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作者】 吴 林
【机构】 贵州省安龙县戈塘镇戈塘中学
【摘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人脑的发育,增强人的创新意识。但是,基于学校体育各种因素的限制,学生的创新意识很难在体育课堂中得以体现。针对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创新意识展开论述,希望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祖国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关键词】初中体育;创新意识;创造技能
创新是体育运动的生命,没有创新,体育运动就得不到发展。如何贯彻“健康第一”的课改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体育教学实行创新有一个更大的空间,更好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创造才能,是值得我们教师去总结和探索的问题。如何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全面发展,使之成为21世纪所需要的开拓型人才,这是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体育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将创新思想贯彻于体育教学中。笔者做了以下探索。
一、更新观念,建立“生本课堂”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能否实现,主动权还是掌握在老师手里,教师只有真正认识了当今时代自己所处的地位和角色,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教师也才能比传统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做,引导学生善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如此,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教学活动关系,才能把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在体育教学中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要打开封闭的教学大门,突破狭小的教学空间,根据教学需要,让学生走向娱乐场、多媒体教室,还应走向社区、农村、大自然。总之,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就教材,教教材,造成书本知识脱离实际。要大力开发体育教育资源,使体育教学活动丰富多采。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使教学内容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止到运动,由文字到声音图象,将极大地增加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趣味性,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又可以使体育课堂教学发生深刻的变化,它可以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处理知识的能力,它可以创造超时空的课堂,它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将是教学领域突破性的变革。
二、适时激励,激发创新思维
在体育教学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激励,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在教学中一般采用以下几种较为有效的激励措施:一是期望激励。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应用期望激励学生,学生会朝教师所期望的方向靠近。因此在体育课结束时点评中,我总对那些不引人注意的“丑小鸭”加以鼓励,哪怕是一点点闪光点也加以呵护,而当他们能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表达自己独立的想法和见解时,更是大大加以表扬和鼓励。这样,使这部分学生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内容的学习,产生出“别人可为,己亦可为”的积极向上的思想。三是竞争激励。体育教学在竞争条件上有其独具的优势,这些教学优势通过教师的组织教学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创新动机。四是成功激励。努力创设机会,将学生的想法和创造融入体育教学中去。适时的激励,能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常置于“高期望-高表现-高期望”的良性循环中,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激发。
三、教学形式多样化,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体育教学中有时强调快、静、齐是必要的,如整队集合,队列练习和徒手操。但课堂中,要求学生练习内容、次数、时间、节奏统一就成了军事化训练。压抑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我们要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和机会去体验、实践,从而提高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如技巧练习,就现有的场地和器材,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学生集体动手布置,教师加以引导:以往布置是在同一直线或面对面两直线上放海绵垫分组同时进行,现在的布置形式要有所不同,如何设置最好等?最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改动进行练习,把垫子摆在同一圆形弧线上,学生练习时易观察、纠正动作,在提出别人动作正确与否的同时,自己的技术和分析能力也得到提高,这样增加了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发现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主动地参与各种有效的组织和练习,以发展学生思维创造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法。以强调体育的趣味性,来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通过问题假设、实验性练习、验证练习、结论评价等教学步骤,让学生去发现(确定)目标,建立问题情境,组织提问和演示活动,揭示一般原理,并将一般原理和概念付诸应用于活动中。
四、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交流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互相带动、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所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奋进的精神,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进行篮球“三攻三、二防三“简单战术配合教学中,学生在场上都有自己位置的分工,从而形成比赛阵型。而比赛阵型受攻守变化规律支配,二人防守可形成平行、重叠、斜线占位,3人进攻可采用传切、突分、掩护等基础配合。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实践、理解;再讨论、再实践、逐步总结、提高,在练习中掌握规律,并熟练运用。使得个体在小组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在讨论中达到知识的掌握和思维的开发。进而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深化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教师有无创新意识。作为21世纪的新型教师,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思想,结合当前新课程改革,大胆尝试,从各个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向出发,切实以学生为本,在教学方法上勇于创新,积极探求创新教育,使自己成为创新教师,真正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许同海.21世纪中国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74-76.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季浏,潘绍伟等.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主要特征是什么[J].中国学校体育,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