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者】 黄 篁
【机构】 贵州省贞丰县者相镇第二小学
【摘要】新课程强调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课堂教学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培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从而自觉地学好语文。【关键词】小学语文;展现;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克服教学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显得多样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师的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课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是教师惯用的教学方法。我们应把学生作为主体来看,学生不是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有待于点燃的火把,他们有主动探究知识的好奇心和愿望,教师在教学中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打破单一的、落后的教学方式,多采取自主式、探究式、为课堂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教师转变了“满堂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就能够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能力。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师的教学观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具有紧迫性,教师不迅速实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就要被改革的洪流所淘汰,就要延误下一代的素质教育。语文教师应紧紧跟随新课程改革的步伐,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当前教学的主流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其内涵是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主体意识,有较高的成就动机;热爱学习,求知欲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会学习,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发展方向,充分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生学得好坏取决于他们的主观努力和能动作用。教育者的种种努力,都是为使受教育者知道应该怎么学,都是为了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主动学。那么,如何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一、教师亲和学生,学生争做主人
融洽的教学氛围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保证。学生只有在一种和乐融融的教学氛围中才会才思敏捷,也才敢思、敢说、敢于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色彩的见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起始,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让学生一起订一个所要达到的目标。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他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学生主人意识越强,他的学习参与意识也就越强,越能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去实现确定的目标,变“要我这样学”为“我要这样学”,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二、教师解放学生,学生勇于实践
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有时看起来很乱,但那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打闹。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教师管理井井有条,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演出来、做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践”。学生通过实践,借助一定的操作技能,使主观见之于客观物质世界,使之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在“预习”中有这样的问题:“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最后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怎么样了?”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带着问题,学生边读边思,问题解决了,课文内容也就理解了。
三、教师妙用非智力,学生激活课堂
非智力因素是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称。如果说,智力因素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工作系统,那么非智力因素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动力系统。在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对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智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把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即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放在首位,重点培养学生较高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顽强的学习意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妙用肯定和奖励的评价方法,能使课堂“活”起来。因为奖励具有促进的力量,促进学生努力向前,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不断获得学习预期的满足。其次,妙用竞争方法,也能使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因为适度的竞争有助于激发学习热情。竞赛可以采取自己和自己竞赛的方法,即争取今天的学习要比昨天好,不必和别人比,只求自己的进步;也可以暗中选某一同学为目标,在学习上同他比赛;还可以采取集体竞争的方法,组成班与班、组与组的竞争,在竞争中激发互帮互学的团结协作精神,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竞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再次妙用情感因素,同样能使课堂“活”起来。我们应该建立互尊互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里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
四、教师教会学生,学以致用
陶行知先生说道:“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新时期的新型人才必须是会学习、会创造的人,所以教师教语文的关键是要教给学生灵活的学习方法和读书方法,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展个性的目的。即:学习中让学生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耳到、手到,做到不动笔就不学习,做到把书读“活”。正如钱钟书说:“尽信书,故不如无书;而尽不信书,则又如无书;不尽信书,斯为中道。”所以教师要重视学法和读法的指导。如对文中词语的理解,不要孤立地让学生把整本《词语手册》背下来,而要教会学生理解词语方法,在原文中找到不理解的词语,作上重点符号,接着让学生和教师一起探究,然后发现,有的词语可以结合上下文理解,有的词语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有的可以通过查工具书理解,有的还可以用近义词理解。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探究到了学习的方法,以后学生遇到不会理解的词语,也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词语的意思了。这种做法不正是体现了“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一渔,终身受用”的古训吗?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真正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真诚地爱每一个学生,更不能歧视差生,班级要形成关心理解的亲密和谐的关系,让学生在班集体彼此尊重、共享快乐,从而真正满足主体的最大需要。
参考文献:
[1]李淑华.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语文教学[J].考试周刊.2008年03期
[2]朱合琴.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J].新作文.2011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