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弹好作文课的“前奏曲”

【作者】 莫如池

【机构】 贵州省三都县合江镇合江中心校



【正文】

      小学作文教学,“费时多,效率低”,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这是目前小学语文老师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的问题,也是语文教学工作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学生的生活和作文的链接上出了问题。如果学生于原型常态的生活中善于留心、亲历、体验多姿多彩的情景和细节,自主储备丰富而活化的情意表达素材,那么他们在习作行文时就会情动辞发!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源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作文教学应注重把学生的语文学习视域聚焦于生活,应着力引领学生激情投入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辨生活和表达生活。那怎样才能有效引导学生去深刻体验和思辨生活,且自然和谐地把生活与作文链接起来呢?我认为努力提高当下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务之急!尤其是要弹好作文课的“前奏曲”,即善于为学生精心设计好“作前”趣味作业,解决好学生“写什么”的问题,真正让学生获得一种较为深刻的情感体验,变“难教”为“易导”,变“苦作”为“乐作”,真正放飞学生的作文心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为学生精心设计“作前”趣味作业。

  一、设计“见闻”作业

  儿童的言语表达,是以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为基础的。儿童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又是凭借观察。通过观察,周围世界那些鲜明的形状、色彩、音响,像一个个立体的电影场景,深深地印在儿童的记忆里。这些活化的生活素材,启迪了他们的思维,作文表达的题材也可从中汲取和生成。这正符合新课标提出的“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和表达紧密结合”的理念。所以我们应在引导学生在观察上下工夫。尤其是在作前更应强调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趣味“见闻”作业。学生在作业时会积极搜集有情有义的信息,积累丰富的感性素材,待作文时,就不至于“难为无米之炊”了。

  二、设计“动手”作业

  儿童的语言活动总是与具体感知联系在一起的,儿童感知越系统、越深入,言语活动就会也敏捷。我针对儿童“好奇”、“好动”的天性,有目的地引导他们动手操作,让其通过多种感官,发现生活和体验生活,让他们在有趣的动手操作中,发展思维,蕴积丰富的语言材料,埋下情感体验的伏笔。“动手”作业包括手工制作、有趣的科学小实验操作、社区公益性劳动与家庭服务性劳动等。在作文教学中,我注重设计“作前”的“动手”趣味作业,以此来强化学生自主投入的动手意识,体验动手之乐,自然蓄积表达素材。如指导习作《学做家务的苦与乐》前,我就设计以下作业:请每个同学学做一种小家务(如:煮饭、炒菜、擦地板等)。为了加强激励机制,还要求家长对其所学家务给予考查,评出等第,填好反馈卡,并适时组织他们在班内进行分享交流。学生对这样有趣的实践作业,很乐意接受,而且他们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掌握做好一种小家务的技巧,来表现自我。因此,他们学得投入,并获得深刻的劳动体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课上作文,他们自然会情动而辞发。

  三、设计“体验“作业

  生活是多彩的,对事物观察体验也是有差异的。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察方式,就有各自不同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化语言。如:描写《雨》的作文,下雨时,指导学生自由观察体验雨的美景,听雨的声音,品尝雨的滋味,看一看雨中的动植物,观察一下下雨时的天空、田野,体验一下雨后的舒爽。学生们写出的作文就不再是“瓢泼大雨”、“倾盆大雨”、“春雨贵如油”、“蒙蒙细雨”等华丽词语的组合了,也就不会是一篇篇雷同的作文了。有的把雨比成“七仙女”,“玉皇大帝被人类节水的举动感动了,派来了和人间感情至深的七仙子下凡,她迈着轻盈地的脚步,带着串串珍珠洒向人间”。有的善于整体观察,就写出:“雨像挂在天地间的一幕面纱,把世间的一切都笼罩在其中”。有的同学把自己融入雨中:“看,雨似珍珠,如丝线,像牛毛,掉在我头上,滑滑的,掉在我脸上,爽爽的,掉在我嘴里,甜甜的”。怕热的孩子赞叹道:“大雨呀,我爱你,你使我挣脱了那个大蒸笼,好爽哦!”学生眼中有物,心中有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自己不同的感受,每位学生的独特感受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了。

  四、设计“献计”作业

  新鲜有趣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往往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其活跃思维。指导学生作文前,预设一些现实有趣的“献计”作业,为学生作文提供契机。这类作业包括学生对自然、社会、集体、家庭和他人的问题而献出解决问题的好计策,如指导习作《我帮XX改掉坏习惯》前,布置学生完成作业:1、请你细心观察身边最熟悉的人,发现他有什么坏习惯了吗?2、你能献上一计,帮他改掉坏习惯吗?准备课上口头交流。学生对这一“献计”作业,特别感兴趣,参与积极性极高。通过学生各自留心观察,用心分析思考,人人都能针对某一方面的坏习惯献出良策,且很富有操作性。作前设计恰当的铺垫作业,学生作文就能做到言之有物,言而有理,言而有序,有感而发。如学生习作《我帮爸爸戒烟》一文,小作者对爸爸吸烟这一行为,就是有感而发。通过作前观察分析,替爸爸想出了比较有实效的几种良策,如:“给爸爸的房间里贴上了戒烟忠告;让爸爸试用一阶段戒烟新产品——烟克;让爸爸想抽烟时吃口香糖等。”作为小学生能结合实际,苦心为爸爸献出如此戒烟良策,这充分说明作前巧设此类“献计”作业,能有效强化学生作文的角色意识,激发社会责任感,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启迪创造思维。

  当然,设计“作前”趣味作业的途径还不仅于此,只要我们谈好作文课的前奏曲,全方位激发学生习作的乐趣,就会使作文课成为小学生喜欢的课,学生就会忘情地、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写作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