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谈谈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作者】 班 继
【机构】 贵州省长顺县白云山中学
【摘要】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师生双方积极参与,特别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但这就需要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努力激发学生兴趣,把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关键词】初中化学;有效性;课堂教学;提高
十年课改,我们积攒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形成了丰硕的理论成果,特别是新课标的实施,更是为我们创建有效课堂指明了方向。现目前,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大家都在不停的觅方法、找途径,为创建高效想方设法。但由于教师对其认识存有差异,经验有别,导致创建过程“花样百出”,其有效性也在不同程度打着折扣。所以,我们有必要在此商议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下面,经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初中化学教学,谈谈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持续学习的强劲动力。没有兴趣作保障,学生学习是被动的,是痛苦的,更没有良好学习效果。作为教师,就要充分认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正如教育家杜威所说:“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唤起学生理智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所以,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学习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那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呢?为此,我在平时教学实践中,就是深入挖掘化学趣味因子,及时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及相关资料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传统课堂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听,显然不适合我们现在“00后”学生学习需求。新课标为此倡导学生参与合作、师生互动、探究创新的教学方式,要努力发挥他们学习主动性,鼓励他们求异创新,自我构建知识。
(一)建立合作学习模式。合作是相对于自主学习而提出,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新课标实施中更注重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进步,在互动合作中获取知识,而且要求应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这样,学生能发挥团结协作精神,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提高。所以在教学中要教会把学生置于集体之中,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使其学会合作学习,特别是化学实验教学。
(二)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在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参与实验操作,努力发挥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作用,激励学生改进实验方案,参与设计。如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节教学中,讲述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这一性质时,先把盐酸滴到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又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让学生去分析二氧化碳使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后,学生通过猜想与假设,收集资料,设计实验,交流讨论等环节,最终得出了科学结论。这样就成功地把书上的演示实验转变成了探究性实验,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由被动接受式向互动探究式的转变。
三、改革学习评价方式
(一)要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向主动参与评价。目前世界各国的教育评价逐步成为由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甚至包括专业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这也是教育民主化、人性化发展进程的体现。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的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进步。
(二)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中心的转移。从过分关注结果逐步转向对过程的关注。传统的学习评价主要是终结性评价,它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往往表现为“一考定终身”;同时,这种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却漠不关心,导致学生只重结论,忽视过程。而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生命体的相互触动、相互影响、相互强化,生命活动的信息需要交流,加工反馈。心理学习告诉我们,初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很大程度上不是由于内在的学习需求,而是更多地借助他人肯定、课堂氛围等外在因素,因此,学习过程往往伴随着浓厚的个人情绪,觉得有意义、有趣、得到了肯定、赞扬或鼓励,他们就学得积极主动,反之,就消极、被动。这样,课堂评价就成为调控学生,促进其发展的有效手段。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以“评判者”的角色出现,对学生的往往是以“对”、“好”、比较好”、“非常好”、“不对”、“不好”等简单的方式做以评价,这样的方式不但不利于激发学生,而且还会抑制学生的思维。而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下的评价方式,将由单一走向多元,教学中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既注重过程性评价,也重视结果性评价。
四、开展生活化学教学
新课标要求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新教材留给教师的空间很大,要求我们不仅能使用教材还要能驾驭教材、补充教材,开发一切可以开发的资源。我们知道,化学来源生活,生活是化学的天然土壤。借助这一平台,我们就可实施化学生活化教学,加强化学与人们生活的联系。这样,日常生活就可以成为化学学习资源。例如,水是学生生活中最熟悉的物质,在水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出发认识生活中的水,探究水的组成和性质,了解水的污染和污染源、水的净化和纯化等。其实,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还存在着大量与化学有关的素材,如燃料和燃烧、溶液、酸、碱、盐、有机物和各种材料等,处理这些素材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需要进行收集和筛选,以此来充实教学内容,还化学课堂以生活化的本色。
实践表明,只有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设计成富有情趣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从熟悉的周围事物中学习,理解知识,感受课堂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我们的教学不能片面地停留在“是什么”、“为什么”上,还要更多地在“如何做”上下功夫,贴近学生的个体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多,这需要我们多学习、多借鉴,注重平时的总结与反思,才能从众多实践中积攒经验,觅到更多更合适的有效方法。以上是我的实践做法,虽简单,但我愿能抛专引班玉,特别是你的静心沉思。
参考文献:
[1]毕华林、斤英丽,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化学教育,2000。
[2]毕华林,化学新课程理念与实施[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3]邢强、孟卫青,论有效性学习与教学环境的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