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对职校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与对策
【作者】 赵南芬
【机构】 云南省彝良县职业技术高级中学
我国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知识的不断更新,笔者认为英语教学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改变“花时间多,收效甚微”的现象,将是我们英语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笔者在从事多年的职校英语教学中感觉到:职校英语教学存在着偏差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只有找出问题、分析问题、研究对策才能解决问题。这些现象大致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金字塔的教学效果
在职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一种反差现象,就是年级越高,学生的平均分越低。这程教学效果就象金字塔,塔底是刚入学的新生,塔顶是高年级。新生刚入职校带着一种求知的好奇心,学生的兴趣比较浓厚,如果教师引导得法是很容易出成绩的。可是随着课程的不断加深,就开始有学生掉队,等到毕业考职院唯有极个别学生立于塔顶而不败了。
要想改变上面这种状态,笔者认为,采取如下几点对策是能够改变这种现状的。
确定职业中等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社会所需的人才,其职业特点要求是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具体工作实用技能,教育所学、所教应紧密联系实际,要有用、实用。
1、狠抓新生入学时的教育,培养新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特殊活动,它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充分说明了教育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所以抓好职校新生入学时的教育对今后人才的培养有很大影响。
2、重视语音教学,科学掌握词汇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而语言首先是有声的,有声的语言是第一性的。”要想别人听懂你的发音,就必须发音准确、地道,语音教学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今后语言交际的发展。如果在刚入学的新生时,教师就重视它,教会学生发好、发准每个音,掌握了发音规律,那么等于帮助学生在获取知识途径上扫除了障碍。而任何一门语言又是以词汇为基础构成的,一个人词汇量多少直接影响到他的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人把英语教学比喻成一项建筑活动,语法是钢筋水泥柱,起着框架作用,词汇是砖,要想建好一栋高楼,非得靠一块一块的砖垒起来,而教师就是建筑师,负责把那些分散的材料合理的利用起来,把房屋建好。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记忆力好,记得快的优点,适当进行部分词汇集中学习,阶段巩固,体提高的方法来科学掌握词汇。
3、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这是一个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才能体现出教师扩导作用。教师如一座灯塔,指引学生的方向,但不能代替他们的思维,在韩愈的《师说》中就高度评价的教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它明确了教师的三大作用。因此,教师要善于诱导,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学生被动的学习态度变为主动的去获取知识,也就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积极态度。
4、强化写作训练
1、笔者发现英文写作还不被许多教师重视,其实这不仅是提高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巩固词汇和拓宽思维的一种方法。如果我们以职校学生刚入学就训练起,由简单的日常生活到简要的书信,再到一般的叙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并让他们养成写英文日记的习惯,字数可多可少,多则不限,少到一至二句话,这样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学生的能力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到了职校第二年,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题纲式作文,教师给出标题,写出几点提示,学生适当加以补充成文,并开始要求简单地改写课文。遇到学生犯的错误,应尽量少改错多写鼓励性语言,适当给予表扬。到毕业阶段,开始进入写简要的读后感,允许学生加入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做,不仅提高了职校生的写作能力,也巩固了词汇的记忆,还学会了如何运用英语遣词造句的能力。
二、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与新型知识的矛盾
英语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效果,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学生。目前来看,职校英语教师整体素质并不高,还存在着一些具体问题:
1、知识水平结构偏低,却凭教多年的资格把持了重要位置。
2、有的英语教师知识老化,急需充电安新。
3、有的英语教师职教与本人能力不相符合。
4、有的英语教师不注重教法的灵活运用,缺乏创新思想。
还有一部分教师未经过正规师范院校英文专业培训,而是半路出家,他们缺乏系统地知识结构。虽说已积累一定的经验,但知识老化、教法呆板,完全不适应新世纪的教育方针,没有勇于开拓和创新的精神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排斥青年教师。青年教师虽勇于创造性,敢于进取,拥有新型的知识结构,但由于职称低,领导认为不成熟,不被重用。如不解决这种教师素质与知识的矛盾,那么,是难以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笔者在从事多年的职校英语教学中认为可以采取下列策略解决这一矛盾,使之成为矛盾的统一体。
第一、贯彻落实上岗聘任制。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的学习,终身的学习在职进修,离岗深造等。
第二、师生同进考场制度。目前有一些省市开始执行,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良好的办法。把教师的该项成绩作为等级考核是否合格的依据,有助于督促教师去钻研教材,去热爱知识,真正做到学高为师的风范。
三、“数字”教育等同“素质”教育的偏差现象
笔者在从事英语教学中,明确了教育目标是:“把受教育去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培养他们动手和动脑的能力”。而现在很大一部分领导和教师普遍认为,素质教育就是搞数字教育,忽略了“素质”这一本质上的含义,整天不辞劳苦的抓升学率、考上率,甚至连体育课都占用来上英语课。当然,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是提高素质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并不代表全部,仅是文化方面的素质,还有学生心理、生理方面的素质呢?
如果只偏重于只抓分数的高低,那么培养出来的人只能是理论上的伟人,行动上的普通人,那么就无法适应现代的生活方式。英语是一门交际性很强的语言,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中,才能培养出学生运用理论于实践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才能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为了增强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可以在课外活动中开展进行英语摸拟对话、英语角、猜问游戏、英语歌曲欣赏、演讲比赛、口语大赛、英语风土人情简介等之类的活动,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总之,要想真正克服上述偏差现象,扭转“费时较多,收效不高”的教学效果,任务是坚定的。只有在引起国家教育部高度重视的情况下,才能逐步改善,实现彻底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