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在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

【作者】 滕召银

【机构】 贵州省威宁县哲觉中学



【正文】

  问题教学法源远流长,古希腊就有了问题教学法。20世纪初,杜威曾提倡过问题教学。五六十年代开始,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世界性课程改革运动的开展和思维心理学研究的深入,问题教学法受到广泛关注,成为当代教学法中的一朵奇葩。那么,问题教学法核心是什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能否引入这种方法?怎样在中学化学课中开展问题教学?本文试图对此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问题教学法引入的必要性

  首先,问题教学法的引入是落实《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标准”明确规定:中学化学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化学知识,逐步培养学生化学实验观察能力,以及运用化学基本观点来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问题教学法的基本精神与“标准”要求是一致的,就是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探究知识和思考问题,从而使学生通过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

  其次,问题教学法的引入是适应初中化学改革和教学改革的必然之举。近几年的中考招生考试化学试卷明显加大改革力度。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大大提高了考查学生思维能力的题目在试卷中所占的比例。据比较权威的统计,19911992年此类题约占30%,到1995年,已达到80%左右。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仍然使用旧的一套“注入式”,“填鸭式”的方法进行教学,把点点滴滴的化学知识和教科书上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学生,是无法适应形势发展的。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大教改力度,注重引入类似问题教学法一类的侧重启迪思维、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

  第三,问题教学法的引入也是培养新型人才的客观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研究者预言新时代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应当是具有综合素质的人。这种人才不但应具有良好的德、智、体、美、劳基础,而且要有很强的创造和适应的能力。实践表明,问题教学法对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行之有效的。

  二、问题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问题教学法的核心是问题情境。它包括:1、问题情境的分类;2、问题情境的设置;3、问题情境及其主要成份;4、问题情境——诊断智力发展水平和评价教学效果的手段等基本内容。本文着重谈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设置的基本方式。问题教学法的创立者总结出一条作为主要的教学原理的问题情境的基本途径:促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发生激烈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依据这一基本途径,我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可通过下列方式设置问题情境。

  1.通过对有关的趣味故事或事情的叙述创设问题情境。

  在讲授《用途广泛的二氧化学》这一单元时,我向学生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在阿尔卑斯山,有个黝黑的山洞,恐怖阴森。我举着火把摸索着洞壁往前行,身后跟着爱犬“小白”。

  走着走着,我感觉到火把的火焰逐渐变弱,隐约间似乎觉的死神的毒手并非伸向我!而身后的小白!而它也好似有所察觉,不住地呜鸣。“该死”一定要快点离开!!

  忽然,小白四腿一软躺倒在地,无力地哀号,挣扎着想站起来却无能为力!我连忙伏身想帮它,但已经来不及了,死神的镰刀无情地勾去了它的灵魂!忽然死气又一次向我袭来,难道下一个是我?!不!

  我站起身,踉跄地向前奔跑,向着那个亮点奔跑,只有那才是生存的希望!到了!

  终于,我没有被抛弃,逃离了死亡的我,跌倒在山洞口,不助地喘着粗起,刚才的恐怖还心有余悸!还好!还好!一切都过去了!我慢慢起站起身,跌跌撞撞地向前走,回头再看一眼那通向幽冥的通道,只见洞口三个大字赫然入眼:“死狗洞”!

  死狗洞亡犬不亡人!奇哉!怪哉!各位同学你们猜测一下这是为何?

然后,提出下列问题:为什么狗死而人却没有事呢?

  2、让学生分组实验,验证猜测,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

把两只小白鼠分别放入盛有二氧化碳和空气的标本瓶中。要求学生观察比较小白鼠的活动情况:盛有二氧化碳瓶中的小白鼠呼吸逐渐停止,不能动了。另一瓶中的小白鼠活动正常。

  (让学生仔细观察,并与死狗洞比较,引导学生分析现象,学生就会很快回答并掌握得出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而且密度比空气大的结论。)

  3、通过一些生活中的经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化学是非常有用的。

人进入菜窖中有时会晕倒,甚至窒息死亡。导致人体因缺氧而晕倒甚至死亡,因为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和深洞底部,二氧化碳的浓度往往很高。那么在进入这些地方前,必须先做什么实验,才能保证人身安全?还有为了让抹了石灰浆[Ca(OH)2]的墙壁快点干,为什么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

  为了除去锅炉中的水垢,我们用一点什么东西除掉它呢?

  三、问题情境设置的基本原则

  问题情境的设置方式尽管是多种多样的,但都必须遵循三条基本原则。

  1.必须能够激起学生学习新东西的愿望和需要。即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勃洛留波夫说:“当学生乐意学习的时候就比被迫强制学习轻松得多,有效得多。”

  2.必须有概括性的新颖的和未知的东西。这是问题情境的难度标志。要使问题具有新颖性,就不能简单地根据答案直接提问,必须换个角度,换个方法,才能设计出新颖的问题。

  未知的东西的最大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在问题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对未知东西的探索,使学生有可能掌握比在一般教学中获得更概括的知识。

  3.要适合于学生的知识和智力水平。问题情境的设置不是越难越好,应当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水平。更具体地说,是要以《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正确设计问题,使之既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既能启发学生、培养学生能力,又充分顾及学生实际水平。

  总之,只要我们遵循问题情境设置的原则,讲究问题设置的方式,并在教学实践中勤于摸索,就会使问题教学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焕发出它独有的艺术魅力,更好地促进中学化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习�� ����� �� 论和运用语言的能力特别有帮助。在教学白居易的《琵琶行》时,就有关于美妙音乐的描写,启发学生联想到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联想到刘鹗的《明湖居听书》中王小玉的演唱,联想到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中听唱的描写,再联想到巴金的《家》中觉新吹箫的描写。在教学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时,当读到“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时提问:“李白一生'爱月',想像明月是可以问讯、追攀和揽摘的,甚至可以解孤独、寄乡愁,请背诵李白诗中有关描写'明月'的诗句。”于是学生争先恐后吟诵:“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把酒问月》)“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明月直入,无心可猜。”(《独漉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 。只要真正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让他们学得愉快,那么就能扎实地积累语言,还会培养创造意识。

  排一出好戏,上一堂成功的课,应该说没有固定的格式。通过以上多种多样的方法就把有形、有限的课堂,变为无形、无限的课堂,增强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实现了“大语文观”的教学理想。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教师首先应热爱古诗词,教出感情,教出气氛,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用中华文化的种子,培养学生做人的良知,这样学生从诗词中受到的感染和启迪才是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

  此外,教师要不断“积淀”,扩大视野,为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提供支柱。现在,尤其多媒体更为我们教师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教师更应从中吸取营养,设计教案,并应用多媒体进行图文并茂的教学,增加学生的视听享受,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知识积累是教师一生的任务,所谓“给一杯水,需一桶水”之意,就是强调教师不断学习更新。看到影视中的吟诗,那举手投足、一笑一颦间的真情流露,那音韵的铿锵之声,顿然醒悟:这不进了佳境么?一个语文教师就要一身为镜,把学生引入有趣的语文世界。

  参考文献:

  1.《新课标语文教学论研究》 翟启明主编 四川大学出版社

  2.《高中语文新课程课例评析》 王荣生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3.《中学文言文教学常识》 山东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