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对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的思考
【作者】 左达兵
【机构】 贵州省织金县后寨乡街上小学
【摘要】本文从计算题教学效果差的原因分析和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几点措施两个方面对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进行论述,以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帮助。【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题;原因分析;教学措施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小学数学则是基础中的基础,教好小学数学科目,对学生未来的工作、生活、发展都会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特别是要抓好对计算题的教学。计算题是数学知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知识,几乎所有的数学知识都需要通过计算来得出结论。作为一线小学数学教师,笔者将多年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累的方法和经验,介绍给大家,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计算题教学效果差的原因分析
1.忽视运算符号。小学生小,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时往往出现把“+”号看成“-”号,把“×”当作“÷”,使计算结果错误。如“19+9”看成“19-9”,“15×5”看成“15÷5”等。
2.计算法则张冠李戴。当教学完小数乘法后,学生对确定几个因数积的小数点位置,不存在问题,但如果同时出现小数加(减)法计算题时,有学生就无视相同数位对齐这一原则,而将两位小数的末位对齐,再加(减)计算的最后结果数小数位数的和,确定和(差)的小数点位置.
3.计算时数字搬家。在脱式计算中,有的学生总有数字搬家(即失误)的现象,诸如把79看成97,8.05看成8.5等,导致计算结果失误。
4.计算中不求甚解。有些在计算过程中,对能口算的计算采用了口算,但结果却相去甚远,如50+70=130,0.125×8=10,3.51+0.9=3.6等。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几点措施
(一)注重基础的培养
1.基本的计算方法。“万丈高楼平地起”,做学问也一样,需要做好最基本的准备工作,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就是最基本的加减运算、乘法口诀、找规律解题等。特别是对于乘法口诀,这是以后进行计算、应用的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深刻理解、灵活运用。对于一些题目,要教会学生去寻找简便的运算方法,比如对于98+46+2+4这道连续加法题目,要教会学生注重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比如,可以运用换位法,将题目改为98+2+46+4,就会很明显地看出结果了。
2.基本的口算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可以提高题目的计算速度,减少时间利用,对于学习效率、学习能力都是一个极大的提高与培养过程。教师可以对低年级的学生布置一些口算题目,比如,在课堂上进行口算接力比赛,看谁做得快,做得准确率高,利用小学生的好胜心理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口算训练进行得多了,学生自然会对常见的题目随口答来。
(二)注重方法的培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再多的零散知识也不如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的解题方法。比如,在教学加法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多想一下“凑十法”,为后面继续学习进位加、退位减打下基础。再比如,对于高年级的乘法题目,比如十几乘十几,就有一个“乘法口诀”:头乘头,尾加尾,尾乘尾。
例:12×14=?解:1×1=1,2+4=6,2×4=8,所以12×14=168。
但是要注意的是:个位相乘,不够两位数要用0占位。
(三)注重习惯的培养
1.让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作业上的错误,比如会把8写作5,把1写作7等等,这些粗心的毛病会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他们以后的发展,所以教师一定要让他们认真、细心。
2.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是做好一个题目的基础,如果在审题的过程中出现差错,那么题肯定是做不好的,比如“小明今年15岁,小林的年龄是他们两个年龄之和的2/3,求小林的年龄。”如果学生把年龄之和当作小明的年龄,那么结果肯定是错误的。
3.让学生养成仔细、规范的书写习惯。
在做题的过程中,能口算的就不去笔算,这就能节省很多的时间。还有就是在列竖式计算时,要求学生要将数位对齐,还有数字间要有适当的间隔,进位的数字要写在适当的位置上,退位点不能少等等。
4.让学生养成估算和自觉验算的习惯。
估算往往出现在选择题中,估算比口算与笔算都要省时间,比如估计55×55,给出110、2445、3025、5555这几个选项,肯定要选3025,因为55×55肯定要大于2500,教师要教给学生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提倡用估算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四)温故知新,联系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
目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教师基本上还是沿用老的思维定势和套路,力求模式的规范、统一,这样的方法使得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显得十分的被动,不利于学生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更影响学生的个体发展。比如计算题“1.25×(80+4)”学生出错比较多,1.25×(80+4)=1.25×80+4=100+4=104,原因在于学习乘法分配律时,对1.25×(80+4)的意义理解不到位,没有意识到就是求84个1.25,可以先求80个1.25,和4个1.25之和,就是84个1.25。教师面对此类问题,如能联系学生身边的现实事例,就容易解决了。
(五)教师帮助学生分析计算错的原因并督促改正
教师要让学生注意认真审题,看清数字和符号以后再动笔,在脱式计算中,要注意运算顺序,寻找简便的计算方法;要注意力集中,防止丢三落四;要帮助学生在计算教学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要让学生在改正错误中锤炼自我,养成善于克服困难的学习品质。
(六)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但这个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反复地强化和不断地巩固,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过程中,我们家长和老师都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不能时紧时松,甚至放任自流。学生良好的习惯不仅是培养计算能力的重要保证,而且是学生学习一生的重要保证,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将终生受益。
总之,计算题教学并不是我们想像中的那样困难,只要我们认真总结经验,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