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阅读教学浅议
【作者】 黄德军
【机构】 贵州省瓮安县猴场镇宋家寨小学
【摘要】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情景,将学生引向自然、引向社会、引向生活,让语文阅读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丰富多彩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拼音、字、词、句的教学,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学会阅读。《新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阅读中陶冶孩子们的情感。”那么,怎样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才能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呢?再此,我谈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用熟读置身于语言环境中,理解课文意境。
读是小学语文传统的教学方法。“熟读课文”的教学策略正是抓住了“读”这一传统的教学特点,通过对教材中范文的阅读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感情,从而更进一步感受文章中蕴涵的思想内容和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积累语文知识,促进语感能力的发展。读的训练可通过朗读、默读、轻声读、分角色读、同桌对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置身于规范的语言环境中,接受熏陶、感染,极大地提高感受语言的能力。
读熟课文更能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要全身心地投入,用全部的感官去感受。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入角色的朗读,达到“彼之气机,为我之气机,彼之句调,为我之句调”的意境。如《田忌赛马》一课的教学中,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田忌赛马输后垂头丧气,孙膑想出计策后的胸有成竹,齐威王赛马赢后的炫耀。让学生读他们的话时,做到自己仿佛就是他们,这样就能恰当地读出语气、语调。熟读课文更应重视对课文中精彩段、篇的背诵。通过背诵积累典范的语言信息,在头脑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和对语言的敏感。
二、在理解、感悟、积累中,提高运用能力。
句子是由若干个词按一定的语法规则组成的,能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句子教学是词、段教学的桥梁,是段篇训练的基础。句义教学是句子教学的中心环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理解句义,还要理解句中每个词语的意思以及它们之间在语义上的内在联系,有时还要理解句子在段、篇中的地位或作用。句义教学可结合上下文理解句义;可从理解词义入手;可从全文入手理解重点语句;还可从分析句子的形式去理解,如在低年级,结合阅读课文,使学生理解句子的概念以及一些基本的句式,结合课文指导学生分析一些常见句子的组成。到了中、高年级还要加强复句的教学,以及一些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等句式的教学,结合具体的句子,从表达形式、内容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去分析、去理解、去感悟,不断积累句子知识,提高灵活运用句子的能力。
三、在探究性阅读中,畅谈课文的理解与感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并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立,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操作探究性呢?首先要摆正教与学的关系。教学中教师既是师长,又是组织者、服务者。要正视学生存在的差异,对每个学生要负起责任来,力求通过教师的悉心指导,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其次创设实现自主探究学习的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表现,不断增强他们学习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在课堂上,教师应激励学生探究学习,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让学生交流在合作学习中所创造的阅读法。最后要注意探究性阅读的方式和方法。要让学生自渎、自悟;要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性阅读;让学生质疑、解疑;让学生畅谈对课文的理解、感受和感悟。
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树立创造性阅读教学观。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同时,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人格和心理的健康成长。如我听过的一节二年级的语文课,老师向学生提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你最喜欢春、夏、秋、冬哪个季节的太阳?为什么?先找到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它?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对于合作学习,孩子们还不具备完全自己组织合作学习的能力,因此,当学生将比较感兴趣的自然段读了几遍之后,示意学生暂时停下来,对学生说:“刚才我看到这个小组的四位同学,他们自己读了几遍后,能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并且另外几名同学还对他作了评价。老师觉得这种学习方法不错,其他小组的同学,你们也可以像他们这样做。”此环节,教师巧妙的将合作学习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教给了学生。这样,避免了合作学习的“走过场”,使每个学生在交流之前和交流之后,都实现了“现在的我”与“刚才的我”的超越。为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与任务,把握好合适的时间和时机;其次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适时点拨。
总之,阅读教学是灵活的,要靠老师结合阅读内容灵活进行,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能让学生参与对话,引导独立思考,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探究过程的体验。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将学生引向自然、引向社会、引向生活,让我们的阅读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asciic�tf@� � 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例如,对于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教学,利用计算机和几何画板软件,可以在屏幕上作出斜三角形ABC及其角A的平分线、BC边的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之后用鼠标在屏幕上随意拖动点A,利用软件功能,此时三角形ABC和“三线”在保持依存关系的前提下随之发生变化。在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直观地发现存在这样的点A,使得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三线重合。例如,在平面几何入门教学中通过《美丽的图案》的放映,让学生感受几何图案特有的结构美及在生活中的用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强烈欲望。教《全等三角形》这节时,制作不同位置全等三角形,通过平移、翻转,旋转得到两个图形重合。教《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时,直线、抛物线的移动,更使学生易学易懂,加深理解,巩固记忆,还可使学生看到许多复合图形都是由一些简单图形平移、旋转、翻转而成的。
通过这样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动起来,化静为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对更乐意学数学。
总之,只要教师热爱关心学生,善于鼓励表扬学生,以期待的目光、信任的语言去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心情愉快地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的教学质量必定会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小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中学数学,当代世界出版社,王家铧主编,2001年5月
2、《现代教育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年7月
3、《有效上课》初中数学,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4月
4、《精彩课堂实施对话初中数学》,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宋兵主编,2005年5月
5、《当代教育科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
6、《新课程标准教师读本》,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郭东岐主编,2001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