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性
【作者】 王海萍
【机构】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摘要】高效的学习是建立在对学习内容具有浓厚的认识兴趣的基础上的,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存有探究意向的积极倾向,即求知欲。教师在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去发现、去探索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应尽量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时间,多一些尝试余地,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能多角度的思考问题,使多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让学生自己去表达、去发现、去探索,使学生有激昂的学习热情,保持旺盛的情绪和动力。【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究教学;真情演绎;高效提高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高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一、动态生成课堂
我觉得要生成一堂动态的教学课,就要注意合理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弹性化”方案,这种方案,给学生留足自主自由思维的空间。有的教师因为担心学生的思维无法控制,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影响教学效率,故而把自己的课堂事先设计得环环相扣,井然有序,学生在教师预设好的“套路”中安静地学习,“顺理成章”地直达目的地,这种做法显然与新课程理念相悖。教师要精心设计预案,为学生生成性资源的重组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有了积极引发动态资源生成的策略性预设,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能使课堂生成许多课前没法预料的动态资源。教师应准确洞察学生心灵的秘密,敏捷地捕捉学生在课堂稍纵即逝的变化,不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见机而作,对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应及时纳入课堂临场设计的范畴之中,适时调控,充分利用,激活课堂教学,促进课堂动态生成。我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经常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咏柳》一课时,我先配乐范读全诗,然后展示幻灯片图。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古诗的美。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的意境之中,即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二、交流互动,促进生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出许多问题,生成许多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挖掘与利用。特别要关注学生在交流互动中的一些奇思怪想,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并加以放大,使之成为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宝贵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例如,我是这样教学课文《钓鱼的启示》的:我面带微笑,亲切地对学生说:“今天,老师要给你们变个魔术看看,欢迎吗?”(学生纷纷鼓掌欢迎,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 师用一张彩色纸很快地撕折出一条鱼。说:“怎么样,很厉害吧?”学生都带着钦佩的眼神看着我。这时,学生章云豪忽然叫了起来:“这样的魔术我也会变!”一句话,打乱了我的步骤。其他同学都盯着他看,有的说:“哪有那么简单!”我笑着对云豪说:“那你也来变变看,不过可不能跟我一样哦。”章云豪很自信地从物品筐中拿出小泡沫,用彩色笔一涂,钩上回形针,大声地说:“看,我变的泡沫鱼!”我马上大声的表扬了他:“哗!云豪你真棒!你的泡沫鱼比老师的彩纸鱼还要好看,因为它是立体的呢!”其他同学佩服地看着章云豪,鼓起了掌,云豪也满脸得意。这时李程程站了起来:“老师我还有更好的方法呢!”“是吗?”我感兴趣地鼓励她“那请你来试一试吧。”李程程很快地从物品筐中拿出酸奶瓶,用纸一包、一卷,用彩色笔画上眼睛,在嘴巴的位置吸上两块磁铁。这是我起先没想到的。我高兴地竖起大拇指称赞她:“程程你可真聪明,这种方法老师都没想到呢,你却想到了,太了不起了。”很快,其他同学也想出了与众不同的方法: 生1:用纸对折,做的鱼就可以站立了。生2:用矿泉水瓶来做更好。生3:用糖纸来做闪闪发光的鱼又方便又好看。生4:老师的小包包就是一条大鱼,我用磁铁来吸它。
三、捕捉意外,创造生成
新课程的价值取向之一就是:变预设的封闭的课程为开放的生成的课程。在教学中常常会有教师意料不到的事件或事物出现,打乱我们的教学步骤。这时,教师要发挥“信息重组者”和“学习指导者”的作用,充当活动信息向教学资源转化的“催化剂”,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尊重学生主体性, 创造性地使用意外事件,突破预定计划,让它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如:我在教学《奇妙的爬行》时,学生正在讲各种会爬行的动物和昆虫,学生王文妍突然叫了起来“老师,我这里有蜗牛。”课堂上一下子炸开了锅,还没等我回过神来,坐在附近的同学已经站起来, “在哪呢?在哪呢?”还有些急性子的迫不及待地跑过来,你扒我,我推他,叽叽喳喳地讨论开了……怎么办?我灵机一动,放弃了原来的预设计划,让文妍把蜗牛抓到实物投影仪上,请学生仔细地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并看清楚它是怎么爬的?让学生在探究后进行描绘,因势利导,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将课堂推向又一个高潮。在这节课上学生兴致高昂,气氛活跃,也有效地提高了语文教学的高效性。
四、创设情境,让语文作业焕发生命的色彩
再现文本情境可以突出家庭作业的趣味性。小学语文教材凭借多彩的语言,丰富的人文,绵延的情感,深邃的哲思滋润着孩子的心田。“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教师应领着孩子步入语文园林,才能让学生去感受其中姹紫嫣红、桃红柳绿的美。而如何让学生深入语文学习呢?情感应该是最关键的因素。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文本,设计一些情境型的家庭作业,引导儿童从感受美的乐趣中更好地感知教材。如第六册教材中有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荷花》,文中尽情描绘了荷花不同形状、不同姿势的美。教学后,我让学生用笔把荷花的美丽画出来,他们饶有兴致地挥毫泼墨,荷花含苞欲放、悄然绽放、昂首怒放的各种形态在他们笔下栩栩如生。如此一来,不仅使学生更深刻地感悟了文本,更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拓展了他们的创新思维空间,背起这篇美文也更得心应手了。毫无疑问,这样的家庭作业是很受学生欢迎的,而且效果特好,因为它通过再现文本情境,向学生展示了可感知的生活场景和生动的画面,这给学生创设了宽广的想象天地。在形象感受中,学生用眼睛去发现,用心灵去体验,与作者一起喜怒哀乐,不难感受到作品所蕴涵的情感和所赋予的美,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总之,一个高效的教育过程应该是师生、生生积极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有一位教育专家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艺术了。”可本人认为提前预设是必要的,但必须用动态生成的观念来控制课堂教学,随时准备适应可能出现的种种意外,“以学定教”。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一个充满精彩与灵动、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课堂。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