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抓实作文要素,构建有效课堂
【作者】 李大文
【机构】 四川省自贡市第二十八中学校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尺度,能考查学生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是体现学生思想修养、生活体验、知识积累、文化素养和写作习惯以及提高学生理解、表达和交流能力的主要途径。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在语文中考试题中,作文占总分百分之四十的分数,作文素质是语文素质的重要体现,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作文教学如此重要,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面临着“高投入低产出”的尴尬局面。作文教学课堂也被一些老师和部分学生认为是枯燥而无效的课堂。如何使作文教学课堂扎实有效呢?笔者本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在作文教学中不断探索,归纳总结出素材、情感和布局等要素,指导学生积极写作,初步构建出了有效的作文教学模式。下面,我把自己在作文教学中几点有效的做法分享给各位同行,请批评指正。
一、获取写作素材
吕叔湘老先生在谈作文教学问题时说过:“学生作文有一种相当普遍的毛病,就是内容空洞。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命题之后读写‘题中应有义’,给学生一点启发,或者让学生们自己谈谈。有些题目还可以告诉学生怎样去搜集材料。”这就告诉我们教学时要围绕作文题目搜集素材的必要性。
作文没有素材,无疑是“无米之炊”。一堂作文课,时间有限,有丰富的素材,学生写作才可以一挥而就。素材可以从多方面多渠道获取,例如:所学范文、现实生活、同学交流以及积累的名人名言等。
1、欣赏范文,抓取有用素材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和教材版本的不断更新,课文内容也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很多课文不仅能给人以美的熏陶,而且语言典范。因此,作文教学可以以课文为范例,可谓就地取材,两全其美。例如:小学课文《珍珠鸟》《第一次抱母亲》;初中课文《背影》、《羚羊木雕》等,都反映的是家庭、学校的生活,是学生最熟悉、感受最深的部分。语文教师应适当引导学生抓取这方面的素材,联系自己实际,成为写亲情、友情等作文的有用事例。
2、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光。”生活是写作的宝库,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对于写人的作文,初中生一般都不会恰当地运用生活实例去反映人物性格特征。记得初一刚开学时,很多学生都要在讲台上作自我介绍,都是三言两语就结束了,内容几乎千篇一律,空洞无物。只要语文教师认真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进而体验生活,这些不足是会得到纠正的。
3、师生交流,相互启发、借鉴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人的生活经历毕竟有限,为了充实、扩大自己的写作素材,除了多听、多看外,还要多交流。在作文课上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可以起到相互启发、互相借鉴的作用,让每位同学获得的信息最大化。例如:为了加深学生们对家乡的情感,我布置了一篇名为《家乡的×××》的课外作文,经过师生交流后,让同学们回去写作。同学们的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利用周末的时间,兴高采烈地把作文写好了。班上的学生来自四面八方,生活经历丰富多样。这次作文让同学们对家乡加深了感情,也对别人家乡增加了认识。
4、运用名人名言,文思飘香
不少学生都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他们喜欢把优美的句子、名人名言和诗句等工整地抄写在笔记本上。这些词句积累多了就有利于写作。语文教师要教给学生构建积累的序列和策略,帮助他们提升作文能力。在作文中适当引用有关的诗句和名言,可以让作文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例如:有学生曾在《寸草也能报春晖》中引用冰心的《母亲》里的句子;在写春天的美好风光时,有学生引用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句,让文章具有更深刻的意境。
在课堂上,我经常让学生轮流在黑板上展示自己摘录的名人名言,资源共享。有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就心不慌,手不忙了。
二、让情感发于自然,以情取胜
如果说素材是作文的血肉,那么真情实感就是作文的灵魂。很多学生容易犯这样的错误,自己的文章不是自己的真情实感。作家叶文玲在谈写作时说:“作文要有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怎样将学生的真情实感激发出来呢?这是作文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开展:
1、一事一感
让学生回去写周记和日记,要求他们在叙完一件事后,写写自己对这件事的感受。一开始,学生们很不习惯,但坚持一段时间后,他们的想法多了,感情表达也真挚多了。例如:话题作文《家长会》,有学生写家长会前后自己心情的变化,有学生写从家长会中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还有的把中学的家长会与小学家长会进行比较,寻找不同点。这样的话题作文,主要是从情感上找准切入点,激发学生真实的情感,前提是有事可感,有了感兴趣的事情,想法自然就来了。
2、趁热打铁
调动起来的情感稍纵即逝,要把握好并加以利用。例如:五四青年节前后,学校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很多学生积极申请入团。此时,学生们的思想和情感正处于高涨阶段,于是我趁热打铁,让他们围绕“成长”的话题各抒己见。其中,有学生说成长需要付出代价,没有了童年的无忧无虑;有学生在申请入团过程中,体会到成长的美好与责任;也有学生深情地说,自己的成长伴随着父母的老去,不觉潸然泪下……同学们已经能够比较真切地理解“成长”了。最后,关于“成长”的话题作文,学生们都轻松顺利地完成了。
3、情感共鸣
每个星期,我都在黑板报的粘贴栏上张贴出学生的作品,圈点出其情感表达生动之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要想写得动人,就必须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有时从学生的作文中选出既有真情实感,又别具匠心的作文在班上朗读,让同学们共同赏析、评价,指出其新颖之处。这种方式,让学生的真情实感得到其他同学的认可、理解,以达到共鸣。
三、合理布局,让文章华丽登场
如果说素材是文章的肉体,情感是灵魂,那么布局就是衣裳了。衣裳有朴素的,也有华丽的,至于如何登场,就根据个人的需要了。除了老师们极力提倡的“三段式”结构外,是应该有所创新的。在学校“我爱我的老师”征文比赛中,瑞林同学的开头“九月金秋,路边开满了野菊花,天气中混杂着淡淡的花香,但没人知道这浓郁的花香会是在小小的野菊身上散发出来的,就如老师的精神,默默无闻,不怕牺牲自己宝贵的时间,尽力地付出……”与结尾“九月的野菊四处开放,却默默无闻,没人在意。老师就似那野菊,默默无闻。为我们的明天而散发芬芳,老师啊!你是那娇艳的太阳,照亮我的前程;你是那和煦的春风,驱赶我的迷惘。让我们一起歌颂我们的老师吧!我爱我的老师!”首尾呼应,情感得以升华。又如琳琳同学“‘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这样烟雨蒙蒙的季节里,亲爱的爷爷,我想您了。——题记”这样的谋篇布局方式也很值得赞扬。
作文不是砌文字,文章是有血有肉的,有灵魂的。在作文课上,语文教师应让学生在素材、情感和布局等三方面都得到切实的指导和实在的训练,尽力激发学生自觉参与,学生参与程度高,作文课就会有效,这样才能构建出有效的作文教学模式。当然,作文教学历来都是一个大的研究课题,要从多方面入手加强指导训练。语文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白,要作好文,首先要做好人。学生课外的海量阅读以及对生活的观察、思考和感悟,都是缺一不可的。语文教师要善于把课内课外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给学生有效的作文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