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注重体验教学——让数学走向生活

【作者】 何秋容

【机构】 新疆伊犁昭苏县乌尊布拉克乡学校



【正文】

      荷兰数学家弗莱登塔尔曾指出:“数学教育必须面向社会现实,必须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从客观实际对象,找出数学问题……”。新的课程理念也告诉我们: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也就是说数学是从生活中来,只有回归生活,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回归生活是数学新课程的生长点,新课程改革全力构建生活化的课程结构,数学课堂更应如此,既要体现数学知识与孩子生活的密切联系,还要体现将数学生活“数学化”,这对学生建立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形成数学思想是很重要的。因此《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

  针对这个问题,经过不断实践,思考与摸索,我逐渐对此有了一点点较浅显的认识与体会。那就是从数学知识的本源着手,将数学课堂搬入生活,让数学知识回归于生活。即将对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利用书本知识作引导,置身于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这样不仅让学生真正有效掌握了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探索知识与研究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有效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全能提高。

  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设计问题:如果一层楼按高3米计算,把足够长的厚0.1毫米的纸对折20次有几层楼高?课堂上学生自己动手折叠纸条,然后对得出的结果进行条分缕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反响相当强烈。这种让学生亲自动手,以模型去表达数学问题,以通俗化去解释抽象化,通过感性认识来提高理性认识的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互相交流,积极探索,寻求解决问题途径的积极性。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抽象性,这与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产生矛盾。于是在抽象的教学面前许多学生感到无能为力,从而产生恐惧感。为了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畏惧心理,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努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表演、思考、交流,从而切实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绝对值》的教学时,让学生回忆什么是相反数,提出一对相反数+1 -1,并要求学生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启发、引导同学们自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互相讨论这对相反数在数轴上位置与原点的距离各是多少,然后让学生猜一猜:什么是绝对值呢?分组讨论,经过一阵思考,同学们做出如下三种答案:

  1、认为绝对值是指两个地方之间的长度。

  2、认为绝对值是指两个地方之间的距离。

  3、认为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之间的距离。

  在课堂教学中,把一些抽象的数学名词,通过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用数学”的实际意义,回答问题也一步比一步深刻,真正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因而主动建构数学模型,并进一步解释与应用。

  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学到的知识只有运用到生活中,在生活中验证,才是最终的学习目的。另外,教师还应为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解题的“托儿”,使学生学会借助生活经验思考问题,验证数学。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实际,使课外学习与课堂学习结合起来。调查了解有关问题,收集相关信息。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本身的魅力。

  例如: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让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说说周围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培养学生有意识的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让学生逐步学会自觉地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走向生活。

  又如:在讲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先让学生玩“算24点”的游戏,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在游戏中很快知道了加、减、乘、除的运算顺序和括号的作用。这种游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运算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随着人们对数学教育的反思,越来越认识到数学教育不仅仅是“概念--定理--例题--练习”的知识传授型模式,而应转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的创造型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最典型教学形式就是实施开放性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优化思维品质。开放性教学相对于传统的封闭教学而言,其特征是数学题目不完备,结论不唯一,既没有现成算法,也没有确定答案。它要求解题者灵活地在不同经验和能力水平上充分联想,敢于创新;要求解题者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使思维辐射到与问题有关的各知识点上,促进积极思维,独立探索各种答案,从而为学生探索能力的提高提供广阔空间。

  例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时,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观察银行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开始产生问题了,“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学生观察得很仔细,然后就引导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让学生介绍自己发现的问题,自己如何来解决问题的,从而使同伴知道如何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这样,学生培养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的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这样让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富有魅力,对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积极性都十分的重要。

  实践证明,将数学课堂搬入生活,融生活实例于课堂,不仅乐趣无穷,使学生学得轻松,而且真正让其懂得了数学知识的内涵,明白了身边无处不是学问,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与研究的兴趣。同时认识到学习数学不是照搬前人的经验和方法,而是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身边的生活问题,这样才能做到数学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