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有效开展藏族地区的语言文字教学探究

【作者】 豆本加

【机构】 青海省玉树州囊谦县吉尼赛乡中心寄校

【摘要】藏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由藏、汉和其他民族混合构成的班级,是藏族聚居区的普通类小学最常见的班级形态。藏族学生在学习民族共同语“汉语”的同时仍然使用母语(藏语)进行交流。在同一个校园里,我们既能听到标准的普通话,又可以耳闻朗朗的藏语。对于藏族小学生来说,虽然学校里的教学语言是普通话,但母语(藏语)对他们的思维方式,表达习惯还是有着巨大的影响。这就使得此类小学的语文课教学迥异于汉族聚居地的小学。
【关键词】藏族地区;语言教学; 有效开展;方法探究
【正文】

      藏族地区的普通类小学中,藏族学生是重要的教学对象。从小受母语的影响, 他们在学习汉语文时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表达习惯都跟汉族学生有很大不同。从语言教学和文字教学两个方面探索适合藏族学生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藏族小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如何才能使藏族小学生适应普通话环境下的语文课教学,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语文素养,为将来深造或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语言文字功底,就成了每一位从事藏区小学语文教学者的重任。尤其是在新的课程标准实施的大背景下,我们更应下大力气去探索适应藏族孩子学习语文的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语文”,顾名恩义就是语言和文字。语言是交流,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文字是表情达意的载体。因为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习惯了使用表音文字的藏族学生,所以在对他们进行汉语文教学时,既要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又要适应藏族学生的认知习惯和接受心理。只有适合藏族学生对语言文字掌握规律的教学方法,才能使语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只能是“油费了,灯不亮。” 笔者所在的小学就是一所有许多藏族学生的普通类小学。经过长期的实践,我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藏族小学生学习汉语文的有效途径。下面本人就不避浅陋,分别从“语言教学”和“文字教学”两个方面谈一点自己不成熟的做法。

  1 语言教学。语文教学的关键就是让学生感知语言魅力,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掌握使用汉语进行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规律。对藏族学生而言,一开始学习汉语的最大障碍就是语言要素的组织规律。 藏语属于表音文字,有严格的语法规范。基本上是读音和意思分离,会读不一定能准确说出含义。而汉语则是表意文字。音、形、意三位一体。藏族学生初学汉语时常常因为受到母语影响而出现“倒装”的现象。例如“去学校”会被说成“学校去”,“我的书”会被说成“书,我的。”等等;让人忍俊不禁。究其原因,主要是受母语表达方式的影响。要逐渐消除这种影响就必须在语文课教学中突出朗读和背诵。 上课时,老师可对一篇课文采取“集体,分组,男女对调”等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培养语感,掌握现代语言的语 法要求,掌握组词,造句的基本规律。不要担心这么做会延缓教学的进度。殊不知在“听,,,写”的四环节中,前三步都是语言要求。只有“说话”要求达标了,学生在“写”的阶段才会思路畅通。在朗读的基础上还应该强化背诵和记忆。充分发挥小学生 “记得快,记得牢”的年龄优势增强他们的语汇积累。应该尽可能多地让藏族学生“说汉语”,让他们把通过朗读,背诵储存起来的语言要素灵活使用。可以让学生互相纠正说话中的错误,也可以让学生边听边读。时间一长,母语对藏族学生在语言表达时的影响就会慢慢减弱。有了读和说的基础,学生在文字学习环节就轻 松多了。

  2 文字教学。俗话说“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文字教 学也不是一个孤立的部分。而是字、词、句、段、篇有机统一的整体。

  2.1 单音节字教学。教师应充分挖掘汉字的表意功能,让藏族学生在联想中加深印象。对于象形字,会意字要多从汉字的构成笔画人手,用形象化的符号来代替字体;使学生看“图”识字。 对于形声字,注意从偏旁部首上让学生识记,区别。如“江,, ,,,酒”都与“水”有关;“提,,,,抬”都表示“动作”; “感,,,怒”都和“心情”有关。这样可以使抽象的线条符号变 得生动,可感。学生记忆起来也就容易多了,而且还不会混淆。

  2.2 词语教学。用单节字组成词语是词语教学的基础。 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不必拘泥于课本中的词语构成;可让藏族学生多组一些和自己生活,文化,习俗有关的词语。让学生感到亲切,乐于掌握。如“扎”既可组成“扎实,扎堆”也可组成“扎西, 扎什伦布寺”;“青”可组成“青年,青春”也可组成“青稞”;“庸”可 组成“唐代,唐朝”也可组成“唐古拉,庸卡”等。这样一来,课堂知识自然和生活内容有了联系学生可以在生活这个“大课堂”融会贯通学校的教学内容。

  2.3 句子教学。任何语言的句子形态都有书面语表达和口语表达的区别。汉语也不例外。在教育学生,尤其是藏族学生造句时;一定要让他们懂得汉语书面语和口语之间的严格区别。防止两种表达形式的混淆。尤其是现代汉语不允许出现“倒装句” 的语法规范更是应该让学生牢记心中。例如“晒太阳”只能作为口语而不能是书面表达;“饭吃了”在书面表达时一定得是“我吃过饭了”的结构。

  2.4 篇章教学。语文课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构成要素,语法,修辞,逻辑知识外;还应该努力开掘课文的人文要素,培养学生的“情商”。尝试“情境化教学”,让优美的语言文字转变成形象生动的场景,画面。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获得审美和陶冶。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不要“满堂灌”。 鼓励学生大胆地假设,联想,质疑。激发他们的理解力和创造力。 使语文由“文学”转变为“人学”。 藏族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是植根民族区域沃土的一朵小花。 它的成长,茁壮需要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更需要无数扎根雪域高原的教育者的无私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