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作者】 梁文英

【机构】 贵州省贞丰县贞丰中学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对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很多用人单位都会判断面试的人是否有发展潜力,能否为单位提供一些创意来提高单位的竞争力。因此,培养人才的创新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应该从学生时期就开始重视。如何在高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前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正文】

      新时代的数学教学已经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而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处于形成时期,因此在教学中,要在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个体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实际问题出发,将数学问题进行科学的抽象和逻辑的推理,得出数学概念和规律,并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主要从以下方面探讨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融洽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宽松、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需要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亲其师而信其道”,情感融洽,学生才敢想敢说。教师对学生倾注满腔的爱、教态亲切、自然,语言和蔼、幽默,眼神机敏、宽容,学生就对教师有感情,从而喜欢所教的学科。教师要把学生视为自主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树立新的人才观,热爱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微笑面对学生,良言激励学生,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首先教学中评价学生回答问题时用一些激励评议。用尊重、期盼的评议,不仅是对学生情感的激发,更是创造了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气氛,这样来诱发学生创新意识。组织讨论,开拓思路。围绕一个问题,我经常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争辩,让他们各抒己见,互相补充,以此激发兴趣,开拓思路。讨论形式有:前后座讨论,同座讨论,小组讨论,随意找伴。讨论后可个人发言,其他人补充;也可以集体式谈看法、说见解。小组讨论的内容可以丰富多彩,其内容可以校对答案,形成正确的结论;提出问题,寻求同伴帮助;说出解题思路,互相启迪;归纳、概括规律,推广解题方法;扩展思路;开拓创新。

  二、激发自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要使学习获得成功,首要的是树立信心和勇气,创造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还要注意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对一些学生提出的一些怪想法、不要训斥,轻易否定,那些看起来似乎很奇怪的,出乎老师意料之外的想法或问题,正是学生一瞬间产生的实现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学生有勇气和信心战胜困难,勇于创新,这本身就是创造发明的良好开端。例如在圆锥曲线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在讲授完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后,有的学生就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既然在这三中曲线中,只有双曲线有渐近线,我们可以利用渐近线画图,那么能否利用渐近线去解决一些问题呢?这时我们就可以借机启发学生,渐近线是两条直线,那么在直线中斜率是很重要的,在画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双曲线的开口大小是随着渐近线的斜率而变化的,所以就可以利用渐近线的斜率来判断一条直线与双曲线的交点问题,一个本来是二元二次的问题在此就被轻松的解决了。

  三、创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例如:在教“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后,我设置了这样一道问题:过平行四边形两对角线交点的一条直线与一组对边相交,那么被截得的两条线段相等吗?为什么?若这条直线与另一组对边相交,以上结论还成立吗?若这条直线与其中一组对边的延长线相交呢?又如:在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时,为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创新意识,设置了以下问题:(一)分别从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的一个顶点A作对角线,可把多边形分成多少个三角形?(二)三角形的个数与多边形的边数有什么关系?(三)从n边形的某一个顶点作对角线可构成多少个三角形?如何求n边形的内角和?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同时也提高了探索能力。发现了如下规律:如(1)多边形的边数越多,分割成的三角形越多;(2)多边形的边数增加一边,分割成的三角形就多一个;(3)分割成的三角形个数=多边形边数-2等。通过创设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学习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去思考和探究,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四、注重倾听,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倾听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教师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学生的疑惑、学生经验背景中已经拥有和仍然缺乏的东西,从而判断学生理解到的深度,并决定需要由教师补充哪些有关知识。通过倾听学生,教师能准确地判断学生们是否已基本充分交流完他们所能想到和理解到的一切,从而果断地决定在何时介入讨论,以何种方式介入。通过倾听学生,教师还能对各学生的理解水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判断由教师对知识的补充分析深入到什么程度是在学生的接受范围之内的。例如在《数列》这一章的教学中,可放手让学生去探究课本的题目,在探究课本题目的过程中去质疑、去思考、去发现。这样做不仅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而且十分有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表明数学教学以课本为本才是根本。如:已知一个等差数列前10项和是310,前20项的和是1220,求前30项的和。可以尝试着让学生先去分析,提示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思考,可以得到不同解法。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讨论,去发现创造。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解法的探索中去。下面是同学们在探究的过程中给出的解法:解法一:由sn=na1+(n-1)d /2及条件可求得a1=4,d=6,所以sn=3n2+n.从而s30=3×302+30=2730这的确是一种非常好的解法,抓住了等差数列的基本量a1d,通过列方程,解方程,进而求出结果。这正是我们学习数列要深刻体会的思想和方法,应牢固掌握。如果不先去求a1d也可以求出s30.解法二:设sn=an2+bn,则可求得:a=3,b=1所以s30=2730。此法抓住了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本质特征,灵活运用公式,突出方程观点,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对公式的认识很深刻。甚至有的学生给出了下面的这种解法。解法三:因s20-s10= a11+ a12+ ......+ a20,从而可进一步求得s30=3(a11+ a12+ ......+ a20)=3×(1220-310)=2730。此法灵活运用了等差数列的性质及另外的求和公式,构思精巧令人叫绝。该同学对本题的认识深刻而到位,思维灵活。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光凭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不能脱离学生搞一些不切实际的建模教学,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自主活动,自觉的在学习过程中构建数学建模意识,这些要求不仅符合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为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新的知识而且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培养学生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去考虑和处理日常生活、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长足的进步,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

  参考文献:

  [1]周丽.高中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苑教育.201115

  [2]杜向兵.浅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