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校本课程必须澄清的几个问题

【作者】 时贞岭

【机构】 山省新泰市天宝镇第一初级中学

【摘要】由于研究的需要,我们调研人员在考察有关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过程中,发现学校领导和教师存在着对校本课程开发认识不足、认识片面、认识错误的现象,本文力图对这些现象予以澄清和纠正。
【关键词】校本课程;认识;澄清
【正文】

     《泰安市农村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研究》是泰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编号TJK2013Z0011),笔者作为课题主持人,在带领课题组人员到相关学校调研时,发现有些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校本课程还存在着模糊认识,这些认识束缚或制约了学校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在进行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特长和培养创新精神以及规范办学、特色办学的今天,这些认识必须予以澄清。

  一、对为什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认识不足

  课题组为了解学校课程建设现状,拟定了一份《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建设现状调查问卷》(以下称《问卷》),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在“您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态度”一项调查中,,选A项“没有必要开发”的占22.8%,选C项“无所谓”的占16.7%,两项加起来几乎占了四成。而在另一项调查:“20056月,山东省教育厅正式颁布了《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即:鲁教基字【200514号文),它对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课程结构、开发、选用、实施、管理、评价等作了详细的说明。您知道这一纲要吗?”,选A项“不知道”的占41.8%,四成稍多。

  以上两项数字告诉我们,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态度不是很积极的,对国家有关课程设置的法规了解并不到位,归结到一点那就是对校本课程开发认识不足。

  事实上,早在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中,第一次将”课程管理”部分单列,明确提出:”普通高中课程由中央、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并规定了各级的管理权限。在以后的课程改革中,学校课程逐渐放开,渗透到中小学基础教育。1999年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再次作了明确,并进一步下放和扩大地方和学校的自主权;1999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2001年,国家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再次肯定了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建立,明确将课程管理权力下放到学校。明确了学校在课程管理中的权利和职责:学校根据教育部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课程计划的有关规定,从当地社区、学校的实际出发,制定《学校学年课程实施方案》,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学校课程管理指南》,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与校外有关专家合作,开发适合自己本校实际情况的校本课程,提供给不同需求的学生选择。《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议;学校有权选择经过国家一级审定或省一级审查通过了的教材。教材的选用应体现民主原则,必须有教师代表,学生及其家长代表参加;学校有权利和责任反映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在实施中所遇到的问题,同时建立校本课程的内部评价机制,以保证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目标上的一致性。由此,国家己经从政策上明确了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1

  而在我省,2002年颁布了“鲁教基字【200219号文,规定了校本课程占九年课时总计比例(16.8%);20037月省教育厅又印发了《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设置、管理作了指导性说明。20056月省厅正式颁布了《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即鲁教基字【200514号文)明确三级课程。

  至今,我国校本课程开发是在中小学多年来实施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校本课程开发弥补了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是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

  综上所述,校本课程作为三级课程之一,必须开发、开设和实施,每位教师必须从思想上高度认识和重视,不是“没必要开发”,也不是开发或不开发“无所谓”,而是形势所需、发展所需和教育法规所需。

  二、对开发校本课程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系存在错误认识

  在《问卷》中,我们设有一项调查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系的问题:“你认为开发校本课程对学生学科成绩的影响是”,统计结果是选B项“影响学科成绩”的占30.2%,选C项“没关系”的占17.7%,两项相加几乎占到了一半。

  在有关学校领导为课题调研组所写的《采访学校简录》中,在“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简述”一栏,这样写道“因当前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质量意识又比较强,在课程开发的投入上还不是很到位——”。

  以上两项资料说明,我们的一些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开发校本课程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还存在着模糊认识,甚至错误的认为开发校本课程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至于把提高教学质量与校本课程开发对立起来,这一认识必须澄清。

  澄清这一认识请看如下案例:

  案例(1)上海市实验学校——课程决策体制的转变造就了学校的成功

  20世纪80年代,上海市实验学校就在实验班教学中开始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当时的课程停留在为必修课、选修课、实践活动编写讲义、裁剪拓展的水平,1986年以后国家和上海市的课程改革政策,让实验学校课程开发跨上了“长期使用”、“系统开发”的台阶,到90年代进入成熟期,学校开始出版成熟的教材,这些教材受到学术界、教育界、新闻出版界的高度评价,许多教材随之被六省市许多学校索取试用。上海市实验学校感叹,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带来的人才需要,没有“分级管理”的教育行政体制改革,没有全国性的课程决策管理体制的转变,上海市实验学校就失去了生存发展的意义,校本课程也将失去生长的条件。实验学校的成功经验表明,校本课程以“多样性”来满足学生潜能发展、个性发展的功能具有难以替代的价值;校本课程开发不仅使教师有了发挥专业才干的场所,而且也是培养教师、促进教师终身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学校是一个独特的社会组织,学校社会职能的实现需要满足来自两个方面的要求,而校本课程开发则能够帮助学校全面实现课程的社会职能。【2

  案例(2)上海市大同中学——合作与探究的校本课程开发

  上海市大同中学1990年酝酿与澳大利亚合作开发《知识论》课程,1995年秋季课程正式实施。该课程由多位教师联合开发和授课,《知识论》课程是培养学生批判性反思的意识与能力的课程,课程范围包括语言领域、逻辑领域、数学领域、自然科学领域、人文科学领域、历史学领域、价值判断领域、知识与真理领域等,一门课程实际上包括了多个领域的校本课程的配合开发。课程的开发实施不光在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能力方面取得成果,在教师成长、创建学校特色、加强国际合作方面也取得了成绩。【3

  案例(3)江苏省武进中学——依托地方和学校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武进中学将校本课程开发扎根于地方资源的沃土,利用常州经济发达,吴文化底蕴深厚,地方高科技集团,绿色农业示范区,春秋时期淹城遗址,中华恐龙园以及校内的资源,以“整合”为开发方式,以“尊重”为开发原则,以“发展”为开发目标,逐步形成了“生存方式与未来发展”、“异域文化与本土知识”、“科技进步与生态环境”三大主题,重点探索校本课程教材建设的新途径,最终使“合格+特长”的办学思想成为现实,得出了“走向校本天地宽”的结论。

  案例(4)浙江省新昌中学——创新性校本课程开发【4

  浙江省新昌中学从开展创新教育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出发,贯彻知行统一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开发中以建构开放体系,强化德育功能,注重实践体验,弘扬学校特色为其运行机制,开发形成了学会适应、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管理、学会做人等五大系列的校本课程,最终在德育教育、创造教育和学科教学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案例(5)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开发校本课程,办出学校特色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根据学校特点,构建了具有自身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形成了面向尖子生培养的提高性课程,有学科特色以扩大知识面为主要功能的拓展性课程,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科技、艺术、体育类课程,注重实践锻炼、动手操作的综合实践性课程。校本课程的实施,使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个性特长得到发展,学习能力、活动能力在科学活动、社会活动、文体活动中得到高效的发展,涌现了一大批特长学生。【5

  以上案例中提及的中学是全国知名的学校,他们在校本课程研究、开发、实施上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他们因校本课程办出学校特色而闻名,他们因开发校本课程效果显著而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人才。实践证明,如今市场影响下的学校,如果想打造特色、经营品牌,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产品,其建设必然成为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国家课程因为其相对封闭性、同质性、反应慢、周期长等弱点,无法及时灵敏地反映、满足此种需求。校本课程开发拥有国家课程所不具备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多元性等优点,必然成为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这方面,谁做得好,谁就会抢得先机;谁做得好,谁的教育教学质量就会大幅度提高。校本课程不但不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相反会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对如何开发和开发什么认识不清

  课题组在调研时,采访调研学校的负责领导或教师“贵校是如何开发校本课程的?”这一问题,几乎千篇一律的回答说:由于我校师资缺乏,经费紧张,条件有限,目前只开发了《XXX》和《XXX》第几项校本课程;好一点的学校,列举了较多的校本教材名称,还列举了什么教材获过什么奖项,等等。对这一问题的片面回答,其实蕴含着三个认识不清:

  第一,对如何开发校本课程认识不清

  以下案例或许对我们如何开发校本课程有所启迪。

  【案例】 1997年锡山中学以课程专家(华师大)的介入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确立为标志,正式进入校本课程的规范开发阶段。基本流程:(1)建立课程领导组织。该校组建了由校长、课程专家、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的学校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师生比为21(2)需要评估。在课程专家的指导下,设计了6套问卷,并采用其中的教师、学生问卷进行调研,辅以访谈、座谈等方法,获取必需的信息。同时还研究了学校教育哲学、课程资源等问题。(3)建构框架。先确定总体目标,再形成课程结构,最后,形成《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及《校本课程规划方案》。(4)组织实施。共五步:教师培训;教师申报课程;审议、发布课程;学生自主选课;组建教学班级,编写《课程纲要》。【6

  需要说明的是流程的第二步,因为校本课程是基于学校立场,以教师为开发主体,旨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兴趣和发展需求的课程,因此,关注、研究并尽可能满足学生的正当兴趣,是校本课程的出发点,也是校本课程的归宿。 在需求评估中,,应采用各种手段获取学生的兴趣信息(观察、访谈、问卷等),研究、评估本校学生的兴趣,明晰学生兴趣的范围、层次和类型,然后形成基于学生兴趣的《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另外,在组织课程实施过程中,在保障学生课程选择权的同时,还要保证目标设置、内容安排、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管理方式的适用性。如就实施方式来说,小学低年级可以采用无需固定形式的游戏方式,而小学高年级则可过渡到相对稳定的兴趣小组方式,中学可以直接以选修课的方式实现。

  第二,对校本课程表现形式认识不清

  在调研时,学校往往拿出来的是自编教材,依自编教材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标志,其实这是一种片面认识。

  我国著名课程学者、教授廖辉认为:自认为开发校本课程就是组织和集中一些人员(如教师)开展校本课程的教材编写,将校本课程开发看成了静态的教材编著,脱离了学校里、师生间的教育需求和教育发展。其实,课程开发除了教材的开发,还必须明确学校的教育哲学,设置合适的课程与课程群,开发课程标准(地位和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实施与评价等),需要对学校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学生兴趣、需求的认真了解。同时,教材的开发,除了自己编写,还可以选用和改编他人比较理想的教材。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教育部《学校课程管理指南》里要求:原则上不为学生提供教科书。考虑到校本课程的价值与定位,建议教育行政部门、督导评估部门以及学校不要关注校本课程的教材开发,而应关注学校层面的《校本课程规划方案》以及由教师开发的《课程纲要》。因此,我们在开发校本课程时不必热衷于编写教材,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校本课程开发不仅是教材编写。【7

  另外,我国课程专家崔允漷、韩延伦等人认为,把“校本课程开发”简单化为“组织教师自编教材或辅导材料”是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存在的一大误区。这个误区不仅在实践上“窄化”了校本课程开发的课程类型以及内容选择的范围,而且也局限了教师发现和利用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思维视野。【8

  第三,对开发什么认识不清

  调研时发现,老师们对于开发什么校本课程感到很茫然,只是强调自我水平有限、学校资源有限,这反应出我们教师对开发内容和类型认识不清。

  关于校本课程开发内容,专家认为主要有以下三大类:1)学习策略型课程。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的学习方法、技巧和调控方法。它是衡量学生个体学习能力和制约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是个体主动积极发展的基础。(2)应用技能型课程。促进课程的学习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更有效的融合,给已有充分发挥的学科课程增添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活力。减少抽象推理,让学生更多地从实物图形及非语言材料中进行选择、加工、处理来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实际操作能力。(3)综合提高型课程。在必修课学习的基础上,学生通过限定性选修课的选择,实际上已经根据自己的志向,爱好和需要从大的方面确定了努力的方向。这样,既保证了全体学生学习内容的共同要求,又顾及了部分学生对某一学科(或核心课程)深入学习的要求。【9

  关于校本课程类型,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西南师范大学刘电芝、阳泽教授,根据课程内容将校本课程分为基础性校本课程、丰富性校本课程和发展性校本课程。基础性校本课程是指授给学生可再生长的基本知识和可再发展的基本技能的课程。这和国家课程的范围大体致,它涉及到对课程内容的更新和对课程结构的革新两个方面。丰富性校本课程是指丰富学生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的课程。它包含健身、博知、怡情、励志、广行五类。发展性校本课程是指拓展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课程。这类课程重视学科的前沿性、学术性和学习的探究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加深学科知识的深度,旨在拓宽学生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课程,如学科知识竞赛辅导、上海大同中学开设的“知识论”等;二是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创造能力的课程,如江苏启东市大江中学科技小发明、小创造,金陵中学的小论文答辩等。发展性课程以探究性学习和开放式学习为主,尽管它在课程结构中所占比例小大,但是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10

  课程专家梅洁则提出,校本课程应分四类开发。一类是限定性校本拓展课,主要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生发展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如心理活动课、创新教育课、英语外教课等。一类是非限定性校本拓展课,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和能力自主选择参加。这类课分为两小类,一是学科拓展类,学生根据兴趣和学习的潜能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学科进行拓展性学习;一是个性特长类,学生根据个性发展的兴趣和能力选择相应的专题内容拓展学习。这小类主要涉及八大领域,七十多门课程。三类是社团活动类,学生根据个性发展的兴趣和能力选择相应的社团活动内容,定时定点在教师指导下开展活动。四类是综合实践类,如文明修身劳动课、国防教育课、学农劳动、劳动技术教育课、社会志愿者服务、自主研究类等。【11

  课程专家许珂认为,校本课程可分六大类:

  (1)学习拓展性课程:内容可选择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应强化学科知识拓展,特别是学法指导、学科竞赛。

  (2)科技探索性课程:内容可选择航模制作、无线电控制、电脑网络连接、软件开发、人文观测、地理探险、环保、化学、生物工程等等。课程的内容应该是当今科技发展前沿,既贴近现实生话,又能激发学生探索和创造的兴趣。

  (3)学习、生话技能课程:内容有摄影摄像、园艺设计、植物栽培、交际礼仪、服装设计、家政服务、日常救护、公共资源使用与检索、市场营销等。

  (4)体育竞技类课程:如游泳、武术、体操、田径、球类、棋类、扑克等。

  (5)艺术欣赏性课程:如文学、电影、电视欣赏、中西方美术欣赏、歌舞、乐器、雕刻、书法、绘画等。

  (6)报告、实践性课程:内容有学科教学、心理咨询、价值取向、职业辅导等为主题的讲座、专家论学、校外人士辅导及各种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如学生演讲辩论、文学创作、工艺制作、民俗探源、企业参观、社会调查等)。【12

  参考文献:

  【1】【6】【8】【9】【10】【11】【12】我国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概况文献综述 阎衡秋  百度搜索

  【2】 开发校本课程 促进学生发展——对上海市实验学校案例和其他国家经验的思考 张民选 课程.教材.教法 200105

  【3】 合作与探究──上海市大同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及分析  张浩良,陈德生,杨明华,柳苇诚,周树发,姚晓红,傅建明,沈兰,崔允漷  教育发展研究 200007

  【4】 创新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王力红 课程.教材.教法 200106

  【5】 开发校本课程 办出学校特色 杨小村 中国教育学刊 200206

  【7】我国校本课程开发有待澄清的几个问题  廖辉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06

  作者简介:时贞岭,男,19648月生,大学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山东省新泰市天宝镇一中教科室主任,山东省泰安市学科带头人,山东省教科研先进个人,《教育研究》杂志特约编辑,中国管理科学院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