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三不二要一坚持——作文教学之我见
【作者】 成小光
【机构】 山东省邹平县九户中学
如何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如何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这是我从事作文教学多年来一直在探索的问题。自去年以来,我将作文教学中发现的较好的学生习作,试荐于《校园写作》、《山东少年报》、《校园文艺》等报刊、杂志,已有十四篇文章被分别刊用。何以如此之多?我多以为得益于多年摸索出来的一套新方法,将其概而言之谓:三不二要一坚持。
何为“三不二要一坚持”?即“不拘作文形式,不限作文字数,不生撒硬套,要注意观察,要写自己的亲身感受,坚持每日一练。”
不拘作文形式。“作文训练的方法应当灵活多样。”(《引自义教<大纲>》)我认为学生作文练习除了完成教材所编写的写作内容外,更应允许学生放开胆子,随心所欲地把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以准确、生动地语言文字写下来,既可以写人记事,也可以写景状物,还可以抒情达意,文体形式也同样可以灵活多样,散文、诗歌、书信、游记、寓言、童话等皆可,体为神用嘛。
作文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它有一定的“随机性”特点。正如作家创作一样,灵感是在下意识中随机迸发出来的。学生习作也应该注意猎获随时出现在习作天空中的“鹰”。做到课内与课外互补,命题作文与自由发挥并举。久之,在技能迁移的作用下,将会相得益彰。
学校组织、举办各种活动,例如郊游、参观、集会等,虽不是以写作为目的的活动,但每逢活动之后,我总要抓住这一充满激情的有利时机,布置学生将活动内容及时整理。这样,写作题材内容丰富,学生有啥写、乐意写,更有助于写作兴趣的培养,课内狠抓素质,课外则常出技巧,《捉泥鳅》《当保姆》就是学生拾趣了假期中的一件件趣事的即兴之作。
不限作文字数。作文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以准确、生动的文字描述事物,说明事理和抒情表意,宇数的多少是文章内容决定。对于学生来说,作文刚起步,教师不要规定作文的字数。作文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一个年级的学生作文能力会参差不齐,如果限制过死,那么,能力强的则扼制了他们的发挥,能力差的虽绞尽脑汁、挖空心思也难已完成写作任务.甚至会逢山止步。
针对这个问题,我结合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划清文字的多少是内容的需要。长的文章并非作者为装璜学问而写些“无病呻吟”的繁文縟节。以描述事物类文章说,同一个事实,有的学生能写成“长篇大论”有的学生却写了“寥寥数语“。内容详实的是由于作者观察的细致,不仅胸有事物的整体,而且对事物的局部也了如指掌,在描述时,又从多角度展开描写,诸如形态、结构、性能、特征、颜色、味道、触感等,多方位调动人的感官和意识,再加上准确,、生动的语言、固而文章显得‘体态丰盈”。而短的文章之所以‘短”,是由于“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写出的文章必然婉若一幅骨架。当然,对于学生中以长为胜,故意旁征
博引者,则应不惜斧斫,古人讲究“删繁就简三秋树”,适度为宜。
不生搬硬套。“吃别人嚼过的馒头无滋味”,然而,学生中总有一部分不明写作目的,为取悦于老师,硬把别人的好文章搬到自己的作文上。这是一种懒汉做法,也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这种情况一经发觉,即点名批评,并令其重作。平时,发动学生互相监督,及时举报、坚决杜绝类似情况的发生。
当然“生搬硬套”还要与“借鉴”区别开来,能以借鉴的是指文章的“体”。 “体”是共用的,诸如:顺叙、倒叙、插叙、平叙,开门见山,结尾点题,借物言志,借景抒情等都可以“拿来”一用,但不能连“神”,也一并“拿来”,对于“拿来”恰当形式者,要通过讲评予以鼓励,使其发扬光大,对于“拿来”囫囵文章者,当众揭丑,毫不留情。宁要其粗陋的自己的文字,也不要其抄袭的华丽词藻。
要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要写自己的亲身感受。文章之于生活,犹如风之行于水上自然天成。最生动、最丰富的写作材料寓于五彩纷呈的生活,观察是调动各种感官伸向世界的触角。注意观察方法的指导,首先指导要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其次对于所观察的事物要充满激情,带着激情把全部精力注入到所观察的对象中,常会得到被一般人所忽略的东西。所谓“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妆,·冬山如睡”(恽寿平《瓯看馆画跋》)不正是将人的情感赋于山了吗?再次观察要注意积累,那些触及学生耳目的事物,正像海边的五彩贝壳:只要发现就要拣起来。积累多了自然好拼多姿多彩的图画。
坚持每日一练。“曲不离口,拳不高手”是练唱、练武之人的信条,李沂在《秋星田诗话》中说:“初学须日课一首,或间日课一首,勤作则心专经熟,渐开门路。”他讲的是诗,写文章也一样,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也说:“常做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则易,不常做则理数生,题虽甚易,为之则难。”故此,我让学生做到天天动笔,培养他们形成作文癖好,譬如看到一幅有特征的面孔,一个动人的场面,—双粗糙的手,一对迷人的眼睛,都随手以三言两语地勾勒下来。参观、游览回来写见闻,看了电影回来写感受,同学之间不同意见的争论可以诉诸笔端,在墙报,班报上打打笔墨官司。总之,一个人只有勤动笔,发愤写作,方能豁然开朗,灵气焕发,文机增生,逐渐由量变产生质的飞跃。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不过.只要采取新的教学手段,运用新的指导方法,必定会产生好的作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