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论小学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

【作者】 史国珠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同德县秀麻乡斗后索寄宿制小学

【摘要】通过对于体育与素质教育的阐述,找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通过体育活动可以更好地协调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体育教学不仅是健身,更可以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开发人的智力。在体育教育中贯彻素质教育。重视个性发展与在普及中提高是必须要走的路。关注学校体育,贯彻全民健身、终身体育的思想。
【关键词】体育教学、素质教育、个性发展 
【正文】

      在素质教育由研讨转入实施的过程中, 普遍存在着忽视学校体育这一重要部分的现象。这不利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笔者结合自身的体育教学体会,与同行商榷。

  1、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从而开始了教育的素质教育改革。素质教育,从本质上来讲,它是以受教育者的长远发展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1.2美国布切尔主编的体育理论中写到:体育的目标是追求人对于集体的适应力,作为社会一员的适应力。例如:“合作精神、宽容、大方、公正而又有高尚道德的人。”现代体育科学研究表明,体育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而且还可以通过体育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因此,体育不仅是素质教育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1.3在实际教学中,我也感受到体育教学不仅是健身,更可以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开发人的智力。

  1.3.1 动作练习中,如长距离跑,使学生感到十分疲惫,这时教师通过鼓励,让学生克服困难。这样无形当中就培养了学生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1.3.2 竞争是体育运动的突出特点,在竞赛中,运动员们你争我抢,顽强拼搏。在这个过程中也就培养了学生的一种竞争意识和一种勇往直前的的精神。

  1.3.3 每一项体育活动都有它的对抗性。在对抗中,除了肢体的外在对抗,更有内在的智慧较量。例如:球类运动运动中,要求人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预测能力以及处我调节能力。这些能力的具备对于人参加多变的社会活动具有深远的意义。

  2、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2.1重视个性发展

  传统教育认为体育教育就是要使学生掌握运动技巧, 并不断提高运动成绩。过分要求学生对动作的练习。 同时在教学中也普遍存在着教学军事化,出现了大批教官式的体育教师。 忽视了在体育方面学生的个性发展,压抑了一大批学生的创造性, 例如在中小学存在着教材单一,不适应学生年龄个性特点的弊端, 许多教师存在着一个教案几堂课,一个教材许多年级的情况。而在基层, 由于专职体育教师的缺乏,许多学校还存在放羊式的教学。 这极大的打击了学生的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 笔者在教学中做了尝试:体育课上,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体育课的内容,让学生自己上体育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如:跳橡皮筋是小学生普遍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 教师在课前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掌握一种跳法,课上,由体育委员组织,教师指导。 先比赛一种跳法(如:小马过河)。然后,逐个分组表演(“啄木鸟”、“东方红”等)。教师启发,是不是可以把两种跳法结合起来跳,学生兴致很高, 试验,效果很好。最后,让学生自由发挥,几个学生一组, 尝试自己跳出新花样。课后,要求学生可以组合成多种跳法,这样, 既使学生动体,又使学生智力得到发展,亦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2.2重视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它的这一重要特征要求我们在体育教育当中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既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又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和体育文化素养。另一方面要求学校体育充分发挥其功能,进行学科渗透,在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的同时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生活劳动素质的提高。

  3、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3.1处理好主体和主导的关系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让学生自由练习,学生爱怎么练就怎么练,甚至于回到原有的“放羊式”的教学当中去。特别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知识知之甚少,在许多的练习方法上还有问题,如果放之任之。就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在一定范围内还将发挥作用。学生的主体活动应是在教师精心设计、启发诱导、科学组织下开展的。学生的主体归根结底,是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

  3.2培养全民健身、终身体育的思想

  <<全民健身纲要>>中指出学校体育要引进终身体育的思想, 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体育理想,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而目前大部分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忽视了体育的社会功能,造成学校、学生轻视体育活动,出现学校很少开展或不开展体育活动的怪现象。青少年学生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国家的前途、命运休戚相关。如何全学生以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姿势去迎接下一个世纪的挑战则成为学校体育工作中一个新的重点,面“全民健身、终身体育”则为其解决提供了的新的思路。因此在小学的体育启蒙中,我们就可以通过定期开展一些班级性、全校性、校际性的体育活动,不断的向学生倡导这种思想。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热爱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