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综合探究的课堂教学方法
【作者】 黄 哲
【机构】 贵州省瓮安第二中学
【摘要】“综合探究”课在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中有自己的独特价值,因此其教学方法必须根据新课程“综合探究”课的内容和它在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独特价值来确定。我们在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必须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关键词】综合探究;课堂教学方法
如何将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把学科的基本观点融入生活题材中去,并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如何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把教学内容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社会参与能力;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从而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科学创新的精神,等等。在“综合探究”有效性教学研究过程中遇到的这些问题,促使我们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新课程课标给我们进行新课程教学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方法建议,如“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等。这些建议虽然给我们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和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方法论”指导,但“综合探究”课在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中有自己的独特价值。
教学方法的选择产生于教学目标,又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因此“综合探究”课的教学方法必须根据新课程“综合探究”课的内容和它在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独特价值来确定。所以在综合探究活动课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在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主要采取问题引导法、实践探求法和时事渗透法来组织教学。在运用这些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我们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问题设计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二是课堂导入应把握探究的逻辑起点;三是探究内容要体现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四是活动设计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问题引导法
对于问题研究类探究活动,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是“从生活逻辑到理论逻辑,引导学生以生活为基础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课程理念的重要表现,也是探究性学习方式的重要体现。
在运用问题引导法进行教学时,我们选择了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社会的生活问题、社会问题进行情境设计,从一系列问题开始入手,借助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如《经济生活》中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的教学,不是简单地照搬书上的素材,也不仅仅是用生活的例子来印证书本的结论,而是“以问题为引导、体验为中心”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然后进行教学。具体教学过程是包括把握探究起点,激发探究兴趣,思考探究材料,提出研究问题,领会课标要求,引导综合分析,小组合作探讨,提出解决思路,反馈评价小结。这样做既体现了知识的内在逻辑的严谨性,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层次、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还大大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实践探求法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源头活水就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不断改进的政治教材虽然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但与鲜活的社会生活相比,教材永远是滞后的。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变化发展的,它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生活素材的选择应是教学需要与学生生活需要的结合点,它不仅包括以“家事、国事、天下事”为代表的时事生活,也包括学生正在感受和经历的日常生活,并且后者更具有思想政治课教学所要求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践性。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教学,把思想政治课教学置于无限的社会大背景之下,做到“小课堂”与“大社会”密切结合。
在运用实践探求法进行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走出去”就是让学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围绕教学目标和任务进行社会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引进来”就是结合综合探究的内容和教育目标要求,请社会相关人士来班上作专题报告,并要求学生写出心得体会。如,在《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特点和优势”的教学,我们就采取了这种方式。“走出去”就是给学生布置任务,一是让学生想办法去旁听县人大会议,了解县人大会议举行期间有关决议通过、有关领导人选举的会议过程,并写出调查报告;二是让学生对自己所在社区的人大代表或村委会、居委会的产生流程,并写出调查报告。“引进来”就是请人大代表来班上给学生讲解人大代表产生的程序,并要求学生写出学习心得。通过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巩固,提升其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3)时事渗透法
时代感是高中政治课程的最重要特点。时事政治贴近当前的时代、贴近社会现实,最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时事政治以其内容所具有的丰富性、新颖性、动态性深受学生们的重视,因而最能激发出高中生们学习政治课程的主动性。
综合探究渗透时政政治教育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其德育功能,它能够有效提升高中生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形成马列主义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而且还能帮助高中生们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提升其爱国热情,以达到对学生情感教育的教学目标。二是时事政治具备了真实性与接近性等特征,能够给学生们以一定的启发,加之教师对于现象之描述以及对于深刻涵义之讲解,就能让学生们学到间接经验,从而提升个人的洞察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综合探究课中渗透时事政治的方法主要:一是结合“综合探究”课内容,让学生实课前收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时政新闻,教师在上课时让学生展示所收集到的时政新闻。教师根据学生展示的时事新闻,围绕本探究活动设计问题,动员学生进行讨论,从而让学生们在交流与评论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培养高中生们关心目前时事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而且还能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提升综合探究课的教学成效。二是根据综合探究内容设计时事专题讲座。如根据我国在南海与钓鱼岛问题的原则立场,我们结合《政治生活》第四单元“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综合探究课开展主题讲座。通过时事政治专题讲座,不但让高中学生及时地领会和掌握了我国政府在重大事件之原则立场及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而且提高了对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认识。三是打造时事园地。我们在实施“综合探究”课教学过程中,还组织学生充分运用所在班的墙报或者黑板报,结合“综合探究”课内容打造“时事园地”,让学生近期所发生的国、内外大事以黑板报形式呈现出来。采取这一手段,可以让高中生们在日常生活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所学的时事政治内容,并且能够较好地结合“综合探究”课内容进行分析,培养了高中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