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初中生物新教材实验教学的体会和看法

【作者】 李贤贵

【机构】 贵州省兴仁县第六中学

【摘要】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笔者就初中生物新课程的实验教学,从增强实验趣味性,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和创新动力,生物课外实验等几方面谈一点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外;实验教学
【正文】

      1.增强实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创新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萌生创新意识和展开创新思维最原始、最直接、最强劲的动力。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学习与实践的热情才被充分地例如。例如:鼓励学生设计趣味性实验,做观察蚯蚓实验时,采取阅读——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素质能力,鼓励学生多问,于是学生通过观察提出了许多问题,如若蚯蚓的体表不保持湿润会发生什么现象?蚯蚓在粗糙纸上蠕动时为什么会发出轻微的沙沙声呢?蚯蚓的运动与蛇相同吗?等等。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充分肯定学生的参与精神,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比较异同、分析归纳得出答案,从各个方面鼓励学生创新。对平时观察到的现象都问几个为什么,多来几个假设,并且勤动手、勤动脑。在观察蚯蚓的外形、运动和刺激的反应等方面。运用边观察边谈话的方式,启发、指导学生在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时,认真仔细观察蚯蚓的环带和体节,然后说明如何区分蚯蚓的背、腹面和蚯蚓的前、后端,以实物根据颜色的深浅确定蚯蚓的背、腹面,深色为背面,浅色为腹面,以环带分蚯蚓的前、后端,距环带近的一端为前端,距环带远的一端为后端。最后让学生用湿手沿蚯蚓腹面触摸体会有何感觉呢?用湿手轻轻地触摸蚯蚓腹面,会感觉粗糙不平,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发现蚯蚓除了身体最前端和最后端的几节以外,其他各节都生有刚毛,刚毛是蚯蚓的运动器官。刺激蚯蚓身体的不同部位,蚯蚓所作出的反应不同?这是蚯蚓身体后部的触觉比前部灵敏,因为后部具有较多的神经细胞。进一步引导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在获得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科学的概念。

  2.重视生物课外实验

  生物课外实验是中学生物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生物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实验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实验教学是不够的,还要尽可能的开展生物课外活动,让学生对植物、动物、环境污染、人口问题等进行调查、研究,使他们有机会自己设计完成实验。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观察现象,分析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主动获得知识,进一步提高实验能力。因此生物课外实验也就成为生物教材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其优点有以下几点:

  2.1课外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由于课外实验是在课堂之外进行的,所以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器材使用、实验对象管理、实验现象观察和实验结果分析、整理等环节均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需要学生独立解决,所以与课堂实验相比,课外实验更能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2.2课外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课堂实验由于受时间、空间、人数、器材等的限制,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机会大为减少,而课外实验大多分散在野外或学生家庭中进行,或者天地较为广阔,或者参与实验人数较少,再加上实验延续时间较长,所用器材一般简便易得或者容易自制,这就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3课外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许多课外实验均为探索性实验,如初中生物第一册(上)中的“看看种子怎样萌发和长成幼苗”“看看根尖的哪一部分在伸长”“观察叶色与光照有没有关系”“看看水分沿着茎的什么部分上升”等。这些实验需时较长,无法在课堂实验中完成,所以安排为课外实验。学生在这样的实验中通过动手操作、管理,亲自观察、记录,并且动脑筋去比较、分析和思考,不仅获取了新的知识,而且学会了探求新知识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便逐步养成了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和创造能力。

  2.4课外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生物学知识和人的生产、生活实践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许多课外实验的进行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变成自己的本领,掌握一定的技术及实际工作能力。如通过开展“向日葵人工辅助授粉”“植物营养繁殖的操作”等课外实验,学生不仅印证和掌握了有关知识,而且还学会了人工授粉、扦插、压条和嫁接等实用技术,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笔者认为,生物不但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而且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同样大有用武之地。为了使课外实验达到预期目标,教师应加强下述几方面工作。第一,实验前讲清实验目的、要求和方法,并指出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使学生有所遵循;第二,实验过程中通过谈话、课堂提问等形式随时掌握实验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有针对性指导;第三,实验完成后应及时总结,帮助学生分析实验成败的原因,并指导学生写出实验报告。在条件许可时,还可指导学生就课外实验内容撰写小论文,并进行评选活动,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为一名生物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实验教学,加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使他们对生物学产生浓厚兴趣,掌握学习生物学的方法和能力,以便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下,为他们的一生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和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张康年;;生态问答[J];生物学教学;198803

  2 李庆杰;论作物秸秆循环利用的生态农业[J];泰山学院学报;200206

  3 林裕松;;对“生物与环境”一章的二点分析[J];生物学杂志;198803

  4 王天林;;分析食物网时应注意的几点问题[J];考试(高考族);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