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化学实验室教学策略
【作者】 蒲旭君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职业高级中学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有效实施新课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键在于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它具有目的性、探索性和易感知性。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巧,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训练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各项智力都得到发展。”所以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化学知识,培养科学素质。【关键词】 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创新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课程化学学科更加强调了对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而很大程度上对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化学实验这个载体来实现,所以化学实验室成了新课程改革下学生非常重要的一个学习场所。从现有的实验设施来看,一般学校都存在着实验室配备数量不足;实验教师人员少、工作量大;仪器缺乏补充维护;药品浪费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抑制了新课程实施的进程。为了更好的让化学实验室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前沿阵地,下面从四个方面介绍如何建设新型化学实验室,让化学实验室成为全面推进化学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一、化学实验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观察是认识的窗口,是思维的前提,对于事物,如果没有敏锐而细致的观察,就不能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在化学实验中,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和重点,要自始至终,从明显的到细微的都必须认真地、细致地观察,要提醒学生注意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做好实验记录。在实验前,要求学生观察药品状态,仪器形状,连接方法。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反应中产生的多种现象,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要作全面观察,及时纠正学生的片面性。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学生往往只注意火星四射而忽视瓶底产生的黑色固体(Fe3O4)。又如:酸碱中和滴定实验,酸碱中和到达滴定终点时,酚酞指示剂变色的时间很短,指导学生捕捉瞬间突变的现象,培养学生的敏锐性。在实验过程中,不但要“看”还要让学生“摸”(如反应中的放热、吸热现象)“闻”(气体的气味、如氨气、二氧化硫)从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教师创造条件,多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不仅能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能更仔细地观察,看到的现象也更加清晰,有利于学生加深印象,增强记忆,提高观察的效果,从而提高观察能力。在观察仔细的情况下,对现象进行分析就得心应手,有助于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以往教学中,为了节约时间,有时实验是在“黑板上讲”、“黑板上做”,很少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新课程中应认识到实验不仅是一种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的直观手段,而且是激发兴趣,掌握知识、技能和科学方法的重要途径。第一堂课我指导学生演示了两个化学小“魔术”:“火山喷发”,“清水变饮料”把学生引入了奇妙的化学世界。然后,告诉学生这其中都蕴涵着化学知识,只要他们认真学习,将会了解化学世界之奥妙。这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保证学生兴趣的持久性,我在教学中还不失时机加以巩固,根据各章节的特点,穿插了一些身边的化学知识或有趣的化学现象,使学生始终如一,兴趣盎然。例如,用“自燃”现象解释“鬼火”,用CO2的性质解释自然界的一些奇观,象东非大裂谷的“吃羊魔”、干涸深邃的“鬼洞”。又如,在《酒精、醋酸》教学中,顺便介绍酗酒的危害、甲醇的毒性,山西文水的假酒案,还补充介绍了吸烟中的化学和毒品等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既可增进知识,引起学生兴趣,同时又起到教育作用。
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后,老师应在实验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其教学过程中就包括了对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的培养,不是单一的,而是相互渗透,融会贯通在整个教学环节之中。
二、养成良好实验习惯,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我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每次实验结束,我都要留出3~5分钟,让学生清洗实验仪器、整理药品,保持桌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训练和培养,需要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时,我除了在课堂上演示规范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模仿外,还将操作要点以“口诀”的方式介绍给学生,如往试管里装入粉末状药品要“一斜、二送、三直立”;装块状药品要“一横、二放、三慢竖”;液体药品取用的要点是“瓶塞倒放、两口紧挨、缓慢倾倒、加盖放回”;使用胶头滴管应“捏头赶空气、放手吸试剂、悬空滴液体、管口勿触壁”。
教师要善于挖掘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素材,鼓励学生对这类实验大胆的探究,实践是创新的摇篮,通过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验,既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例如,在钠的氧化物性质的教学中,我便要求学生根据反应原理:2Na2O2+2CO2==2Na2CO3+O2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CO2与Na2O2是否反应及反应后生成的产物。实验设计要求:(1)根据实验原理选择实验所需的试剂、药品;(2)确定实验所需的装置、仪器及连接顺序;(3)尽可能保证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这样便迫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查阅资料、去设计、去探索、去创新。布置任务后,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去独立思考、查阅资料、设计实验。然后再组织学生一起对他们提出的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选择其中几组方案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对比较好的设计给予表扬,对于较差的设计则从其中找出“闪烁点”给予肯定,从而调动了各层次学生的创造积极性,并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总之,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体会新课改的精神实质,在实验教学中渗透新课程理念,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更要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使实验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制定组.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2):8、17.
[2]郑长龙主编.化学实验教学新视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