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探究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运用新教材

【作者】 张扬辉

【机构】 贵州省瓮安第二中学

【摘要】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学教学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倡导“自主、体验、探究、合作”,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要因材施教。教师进行教学再创造是新课程对物理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不竭动力。然而,实践表明,物理教师教学再创造的现状不容乐观。基于此,笔者通过本文阐明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师教学再创造的概念、原则和策略,希望能给一线教师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再探究 新教
【正文】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如何科学地使用新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以提高教学质量呢?叶圣陶有句话说的好,“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要靠教师的善于运用”。下面就以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为例,介绍几点体会,谈一下如何运用新教材。

  一、凝聚教学资源,让教材变“宽”、变“实”

  新课程理念是物理探究教学的理论基础。改革目标之一:改革课堂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课程标准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他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学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这种学习方式的中心是针对问题的探究活动,当学生面临困惑的问题的时,要设法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时,要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找出问题解决的方向,然后通过观察、实验来收集事实,形成对问题的解释。

  学无止境,教无深浅。教师教学是良心活。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深挖教学资源的潜力,凝聚优质教学资源,合理补充教材,挖掘教材的宽度。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能够透视新教材,真正读懂新教材,研究新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非常娴熟地驾驭新教材,灵活地使用新教材。让新教材变“宽”,就是要挖掘教材中对学生人生发展真正有用的东西,挖掘能够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的东西,挖掘能够让学生感悟和体验人生价值的东西。这些有价值的东西越大,就证明教材变的越“宽”。

  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教材的“宽度”往往不是一个静态定量,而是一个动态变量,不仅是取决于教材的本身,而且是取决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对教材的可接受程度。因此,教材宽度的挖掘要有分寸。在让新教材变“宽”的同时,还要采取多种措施对教科书内容进行活化、深化、丰富和调整,以弥补教科书的不足。如人教版物理必修2,万有引力一章,教材中没有讲到卫星的变轨问题,教师就要补上,让新教材变“实”。因此,使用新教材要破除“本纲主义”,有必要完善教材,以便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改革。

  二、搭桥铺路,以“引导”为主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不能让学生局限于新教材,学一知一,学二知二,而应当引导学生善于分析、总结、比较,找出学习的规律,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另一方面,又不能违背学习规律,盲目联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使用教材,不是为使用教材而使用教材,而是以教材为载体,搭桥铺路,把新教材作为引导学生思维的素材。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新教材中的真问题,让学生多想几个为什么,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出几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多发现教材中的问题,提出问题,生成新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正确对待学生与老师不同的想法,说法和做法,要注重正确看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新思维和新的思维方式,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去充分的思考,尽情地想象,不断地联想,让学生智慧的火花,生成创造的火焰。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勤于思考、勇于质疑的习惯。

  三、注重过程,能“探”就“探”

  新教材安排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栏目,如“说一说、做一做、思考与讨论”等,其根本用意就是为了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尽可能地创造多样化的问题情境。通过探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成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剥夺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得到发展。学生先通过分析思考,自己得出结论,之后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逐步完善修正自己的观点。

  以前,做物理实验注重强调实验的结果,现在则应注重探究的过程。例如,必修2第七章第5节“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学习这个关系式,而是让学生经历一次探究的过程。关于探究性学习,无论是实验性的还是非实验性的,书上是否写出了结果,将来是否要求对结果的掌握,其教育意义是很不一样的。《课程标准》没有提及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教科书对这个关系式也不做要求,因此,学生和教师都可以放下包袱,一心体验探究的过程,而不必过分担心其结论。关于物理实验,旧教材往往直接写出假设和方法步骤,新教材则请学生根据所给出的资料作出假设,允许学生以教材提供的探究方案为参考,制订自己的探究计划。可以看出,旧教材中的实验“已经替学生安排好了”,学生只要照着做就行了;而新教材更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更真切地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除了实验,新教材的探究活动,贯穿于全书之中。

  四、转变传统的物理教学

  传统的物理教学,教师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束缚,只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讲解和训练,而往往忽略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没能教会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灌输式教学始终占绝对优势。这种教学的效益只能是短时的,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起不到好的开端。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不到应有的提高。譬如,在实际当中,我们常常了解到很多学生对物理课有这样一种认识:一个物理问题或物理习题,教师讲能听懂,也认为并不难,但让学生自己做,又不知从何下手,缺少思路,做得不好,甚至往往做不出来。

  课堂教学无疑是物理教学的主阵地,而教学设计又是课堂教学的灵魂。长期以来,课堂教学被片面的当作传授知识,教授技能和帮助学生解答问题的讲授课、辅导课,始终不能解决学生对物理“好听、好懂、难做”的现状。新课程的物理教学倡导“自主、体验、探究、合作”,本着教学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的立意上多下功夫,有所创新。对于教学内容的构思,不仅要关注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的讲解和运用,更要关注知识的来源,特别要注重把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探究的科学方法等纳入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中学物理教学概论》 阎金铎 田世民主编

  2、黄政.高中物理学习策略的研究和实施.华东师范大学2007硕士论文.

  3、裴娣娜.现代教育论(第一卷)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