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作者】 吴 静
【机构】 贵州省兴仁县屯脚镇屯脚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渗入,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作为情感渗透的主要阵地,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均为文质兼美的佳作,无论就文字的锤炼,内容的表达,情感的抒发,都表现出至高的完美境界。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中善于钻研,才能有效的渗透情感教育,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关键词】初中语文;渗透;情感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究其根本是师生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交融的过程。长期以来,初中语文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而很少提到情感陶冶的目标。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之中,以加强语文教学的情感功能。新课程“三维目标”中明确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语文教学则是最能实现这一目标的学科,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渗透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用心审视文章的内在情感,才能让学生情动于衷,发之于外,导之以行,使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下,完美自己的人生。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呢?文章结合教学实际,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探索。
一、精研教材,是情感教育渗透的前提
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深入钻研作品,多方面收集相关资料,挖掘出作品所蕴涵的真实情感,探求作者的创作动机和情感倾向,这样才能把作者的博大情怀,细腻情感,忧愤之思,贴切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比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其以感情真挚自然见长,其表现的父子情深使人感动,叙写的“父子”之情正是反映了中国的伦理道德内涵,伦理情态的文化意味,文中所流露出的淡淡哀伤使多少中华儿女魂牵梦萦。要仔细钻研,发掘散文中情感教育的契机,抓住文中的父亲的“背影”、分析四次“流泪”、对比父亲“服装”,才能更好的指引学生领悟文中渗透的父慈子孝的真情。因此,教师只有精研教材,准确地掌握作品的内涵,形象生动地展现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才能使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领悟到作品的艺术魅力,陶冶于作品丰富的情感海洋之中,感知作品人物的心灵体验。
二、深情朗读,是情感教育渗透的基础
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的朗读信心,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通过朗读把作品中所蕴涵的无形情感转化为学生内心的真实体验,使抽象,空洞的文理,生动形象地跃然纸上,让作者的情感与学生的心灵感受相联接,更进一步感受作者的心声。通过有感情地范读,齐读,分角色读等方式,让学生心随作品中的情感变化而怦然心动,体会作品中的苦与乐,忧与喜,思与怨。例如教学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时就要求学生深情的朗读。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使学生感悟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感受到作者那种天地间舍我其谁的博大情怀和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体会到无产阶级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才是祖国大好河山当之无愧的主人。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学生在朗读中很自然进入了作者的思维空间,为进一步渗透情感教育打下基础。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就会升华:今天的中国,“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正迎接五洲宾客;今天的中国,更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中华儿女正在为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而努力拼搏,历史将继续证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三、寓教于情,是情感教育渗透的关键
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作品所表现的丰富情感,把握作品的情感脉搏,与作者心灵相通,充分释放自己的感情。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层的分析,抓住作品的情感线索,通过多媒体等教学工具为切入点,激活学生沉寂的思维,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把作者的真实情感与学生的切实感受连接在一起,使学生在作品的情感世界里自由翱翔,激发奇特的想象,沿着作者的情感轨迹,迸发出内心的情感洪流,达到忘我的至高情感境界,最终使教师、学生和作者三位一体,产生共鸣。如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中鲁迅的《故乡》,文章开端的景物描写统领全篇,景物描写深刻揭露了旧中国农村日益衰败的现状,表现出作者对黑暗的旧社会的鄙夷之情。学生在这种景物的渲染之下,深刻感悟到旧社会所造成的一片死寂,从内心涌出那种对旧社会愤恨之情。文章结尾的一句话更是发人深省,“我想:希望是本无所为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指出:新生活的实现,要脚踏实地的奋斗。这是作者情感由衷的表露,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到升华,能激发他们潜在的斗志和勇气。通过学生情感的融入,使学生深刻感悟到作品所渗透出来的情感美,从内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坚定了勇往直前的信念。
四、师生融洽,是情感教育渗透的保证
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渗透情感教育的前提。只有以平等、民主的态度、方式和情感去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老师、尊重老师,使学生由喜欢语文老师而喜欢学习语文,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中,老师起主导调节的作用。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在对教材中情感因素挖掘的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法同样不可忽视,它直接体现了教师的情感价值倾向,也直接影响学生情感素养的培养。试想一下,若教师高高在上,如同君临臣民,威风凛凛,武断否定学生稚嫩的思想,天真的个性,那么再富有情感的内容也燃不起学生的兴趣,育不出学生的高尚情操。所以教师尊重学生个性,倾听学生心声,肯定学生的意见,师生之间加强情感交流,才能促使学生在教授知识、锻炼能力的同时,去尊重、热爱教师,去热爱语文学科,进而热爱生活的情感。
总之,情感教育是引导学生打开语文知识宝库大门的金钥匙,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学会用心灵触摸大千世界。在语文教育中渗透情感教育,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指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真、善、美,从而在现实生活中来感悟自然之美、艺术之美、人生之美的重要途径,更是使学生在知识上得以充实和延伸,在情感上得以熏陶和丰富,在人格上得以美化和完善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邢红霞.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教育[J].文学教育.2008年08期
[2]刘翠格.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剑南文学.2012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