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培养兴趣 快乐教学

【作者】 罗贤俊

【机构】 贵州省罗甸县边阳中学

【摘要】新课标告诉我们:“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知识无处不在。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应该拥有一双发现知识的“慧眼”,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通过联系实际、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结合一些新的教学辅助手段,培养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知识是件愉快的事情。教学中要利用情感、兴趣、需要等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乐学、爱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情感氛围中轻松地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效率,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教学;和谐课堂;愉快教;快乐学
【正文】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通过研究性、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终生学习的能力。”其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核心;而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往往取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

  乐学和苦学是辨证的。数学教学中既要注意“乐中学”,还要讲究“学中乐”。教师要始终让学生保持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千方百计帮助学生不断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体会成功的快乐,从而建立“成功──快乐”的学习热情。

  一、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要实现快乐教学,首先要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轻松、快乐的气氛。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学习起来才会有效率。实践证明: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能激活学生的大脑细胞,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开发他们创新的思维潜能。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在教与学中能感受课堂上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教师的劳动才会体现出来。

  教学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感情倾向,学生才会自觉地接受教育并乐于请教,快乐教学才能顺利进行。没有了爱就没有了教育,平等、信任、理解、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教师对学生不热爱,甚至见到学生就烦,学生对教师毫无感情,甚至见了老师如同老鼠见了猫,双方在思想上首先就不快乐,还谈什么快乐教学?师生关系和谐,关键在教师。不管在什么场合,教师都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只有意识到被尊重,才能快乐地接受教育。对优差生应一视同仁,处理问题一定要民主,不偏见,多鼓励引导,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相信学生都是求进步的。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进行换位思考,“蹲”下来和学生平等对话,和学生共享知识、共享快乐、共享智慧,和学生一同成长。做到:“我是学生友,学生是我师。”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愉快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诸多人际关系中的主导因素。师生关系好,学生爱老师,就会“爱屋及乌”,爱其所教的学科;师生关系好,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高,就会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教师教给的各种信息就会在学生头脑里出现一种“易接受”的心理优势;师生关系好,学生的崇拜度高,教师的模范言行、治学精神都会给学生以感染。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精神,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同时,教学中教师亲切和蔼的表情、幽默有趣的话语都会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心境和强烈的求知欲,自觉实现教学过程的温馨与甜蜜,在学生的有意和无意注意中传授知识,提高教学成绩。

  二、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精辟地阐述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可以说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它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从生活实际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从特殊关系到一般规律。让学生逐步通过自己的发现去学习数学,获取知识,再把抽象化的知识应用到新的实践中去。用学生生活中的人和事来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到:数学离我们不远,就在身边;数学就是生活中的事理;我们可以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数学可以提高我们生活的效益。因此,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数学课,就必须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 

  1、教学材料生活化。生活中有许多材料是我们俯拾便是的数学教学资源。我们每天阅读的报刊,也是一个丰富的数学资源库;各种表格中的数据,各种打折、赠送等的促销广告,各种商标、图形等,我们可以应用这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学习兴趣。 

  2、课堂教学生活化。一个充满生活氛围的数学课堂,将会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细胞的生长。因此,我们可以把生活的现象或片段剪辑用于教学中。如教学“正数和负数”时,我这样讲,正数就像是我们自己已经有的钱,它是正数,而负数就像我们欠了别人的钱一样,它是负数。这种生活的情景化,学生既熟悉又亲切,轻松而又有趣,像是生活中的小游戏,其实是数学教学中的学。学生们十分感兴趣,连平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会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如此这般,既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精心选材,融会贯通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习内容讲述诸如数学发展简史、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的成长过程和有关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名称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还可有的放矢地讲述一些趣味性强、容易使学生产生强烈好奇心和丰富想象力的数学典故,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令学生产生了愉快的学习心理,自然意兴盎然、其乐无穷。例如:“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是教学中的重点又是难点,学生普遍感到内容简单但很难灵活运用。于是我首先介绍中国古代著名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关于勾股定理内容的叙述,即“勾三、股四、弦五”,接着又列举并解答了《九章算术》中记载的一个关于勾股定理应用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钦佩古人数学钻研精神的同时,对中国古代数学成就倍感自豪,继而克服因“畏难”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四、教育方法要多样化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辅助教学,采用模型、幻灯、录象、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加师生互动、形象化表示数学的内容,同时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教师不能只满足于“一块黑板、一只粉笔、一把直尺”的模式。模型、幻灯、录音、录象、实验等都将使数学教学生动、形象,特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给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对于众多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计算机模拟使之更具体、更形象,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学习起来自然轻松。例如:“图形的展开与折叠”、“截一个几何体”、“从不同的方向看”都是教学中学生较难掌握的内容,部分学生缺乏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进而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但是,如果用计算机模拟演示或利用模型现场操作,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五、培优补差,学有所得

  数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在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能力发展、思想品德及个性心理品质养成等方面都达到国家数学课程规定的基本要求,这既是数学学科本身的任务,同时更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然而,由于学生的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影响存在差异,这就在客观上决定了他们在数学学习上不可能达到同一水平,因此我们的教学只能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去分类要求与指导。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位学生,尤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后进生,要相信每一个后进生都有发展的潜能,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快乐是人的一种最基本的积极情绪。快乐能增强学生的自信,使学生乐观向上,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快乐教育”是让学生获得快乐感受的教育,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从而循序渐进地发展。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数学,达到数学教学的真正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让我们一起快乐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