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相信自己 你就是最亮的那颗星——班级管理中的星级评价制度
【作者】 曹 晶
【机构】 山东省烟台莱州市土山中心小学
自从全身心投入到小组合作,人人参与的课堂后,面对全新的课堂模式,全新的师生关系,我一直在思索着这些问题:我们是否还能用旧有的形式来评判学生现在学习的优与劣?答案是肯定的----不能!那么如何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使每一层面的学生都能日有所获?在实行小组合作的近几年探索、研究中,我逐渐形成了属于我们班级特色的“星级评价制度”。
小学生有着属于自己的思想,但是行为、心理都透露着不成熟,星级评价制度从秩序、卫生、学习、思想等各个方面都对学生进行约束和指导,每一天都有针对学生各个方面的赋分,每周进行整理,评价出优胜进行表彰并颁发喜报,一定数量的喜报积累换得星级学生称号,以此对于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评价。同时,随着年级的逐步上升,学困生慢慢拉开了与大部队的差距,因此适时地给予学困生以肯定和鼓励就显得尤为重要,星级评价制度从这一方面设立了体育之星、音乐之星、艺术之星、助人之星等,使每一方面有长处和亮点的学生都能收到肯定和鼓励,让他们的学习有信心,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此外,结合新课堂的小组合作模式,每周我们设立了点评之星、进步之星、首席小组长、最有价值组员,个人得分王等奖项,对于每周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总结和激励。
所有称号的获得最终都以星级来评价,从一星级学生到最终的五星级学生,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热爱自己的学习,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那么我是怎样具体进行操作的呢?下面主要从“值日班长的监督职责”“小组长的引导与评价”“班级荣誉称号的使用”和“竞争卡的设立”4个层面来阐述一下是怎样执行星级评价制度的。
1. 值日班长的监督职责---在班级管理中,我们一直提倡自主管理,每天设立了两位负责任的值日班长,他们具体分工班级学习、卫生、秩序等各个方面的工作,大到对违纪学生的处理,小到桌椅的摆放,一切都放手给了学生,从早上进教室开始:两位值日班长分工,一位负责环境卫生的清扫,包括值日生的安排,督促,值日情况的评价等,另一位负责班级内其他学生的学习,纪律,包括督促小组长组织好本组的学习内容,从声音大小到背诵内容,都要一一留心,做好组织和评价。从老师进入教室时起,值日班长退到幕后,记录课堂情况。更多时候,值日班长要在老师不在的课间、自习等时间维持班级的休息秩序,避免课间追逐打闹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其他意外事件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老师的遥控指挥,也真正做到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而这中间确实耗费了好多时间和精力去培养。值日班长对学生的日常表现要起到监督、纠错、批评和表扬的作用,对于每天的值日情况通常出现在教室的后黑板上,每天教师进出教室就可以了解学生的表现情况并适时进行必要的处理,为值日班长树立威信,及时发现班级的各种隐患。而且,身处于学生中的值日班长更容易发现学生之中的问题,记录第一手资料,有效避免了学生在老师面前装模作样的情况。
2. 小组长的引导与评价--班级的日常管理除了值日班长之外,更重要的是14位小组长的庞大力量。班级所有事物的开展都要从小组长一一外延开来。例如每位老师的课堂上,每个小组分配好学习任务之后,组长快速而简短的分配给各位组员任务,然后主动组织组员进行自学、讨论、研究等各个环节的学习和展示。对于班级这个大集体而言,14位小组长就是14块责任田的负责人,或成或败小组长起着关键作用。此外,每位小组长还需要负责记录检查监督组的日常得分情况,如课堂回答问题、作业完成情况、秩序等各方面,并记录本组成员的各个项目得分,每天的得分情况要经过本组和监督组两位组长的核对才算数,并得加上值日班长的签名作为监督。这样,每周的情况进行整理,每组以捆绑式评价为主,防止组员对3号、4号组员的放任不管,同时加大1号和2号组员对3、4号的督促和帮扶,最大限度上减少学困生的数量和程度。以每组的平均分评出“综合优胜小组”,“点评之星”、“最有价值组员”、“展示之星”、“个人得分王”、“进步之星”,发以喜报进行激励,喜报以家长的签名为准,让家长也能随时关注孩子的进步。
3. 班级荣誉称号的使用---每次级部、学校等组织的活动,凡是参与的学生,我们都相应的给予称号,如参加元旦演出的“文艺之星”,参加运动会的“体育之星”,常做好人好事的“助人之星”,参加科技制作比赛的“科技之星”等,奖项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荣誉称号都直接体现在班级的星级评价板上。学习成绩并不是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我们对好学生的要求也不仅仅限于学习,更看重全面素质的提高。例如班级中的成绩优异的学生在体育的各个方面不一定出色,同样的,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必定有令人值得称赞的特长,正如我们所说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既然激励和赏识能使每一层面上的学生前行,我们又何必吝啬呢!
4. 竞争卡的设立--我们在体现班级温馨、愉悦的氛围,在充分肯定学生各方面能力之外,还组织实行了“学习竞争卡”项目,意在随时提醒、督促学生的前行、挑战。每一学期初的第一节班会就要设立好自己的竞争对手,并在一段时期内都要与竞争对手一较高下,从而对自己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并将这种无形的压力转化为另一种意义上的动力。竞争卡也是以涂星的形式来记录的,竞争卡有对手姓名,我的座右铭,战况记录等内容,贴在学生的桌子上,随时能看到自己与对手的作战情况,从而调整自己,更好地迎战,防止懈怠之心。
竞争情况分正式考试和日常检测,日常检测胜利3次涂一颗星,正式考试胜利一次一颗星,一旦10颗星全部涂满,我们全班举行正式的认输仪式,并同时确立新的竞争对手,直接发起新一轮的挑战。失败者亲手把胜利者的竞争卡贴到教室的后墙上,天天看着提醒自己要雪耻。当一位同学战胜了两位竞争者时,我们便把他的竞争卡贴到走廊上,作为一种级部表扬的形式,同时也对这位同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时教师的思想动员和沟通交流对学生容易产生反感和抵触的情绪,而学生之间的发自内心的比拼却能调动起内因的沸腾。
各种措施的实施最终都换成喜报,积攒起来再换成星级学生的奖状,学生星级的获得情况也直接体现在评价板上,每一星级的兑换都得靠日积月累的努力才能获得并且在学生之中也能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每个人都在努力着,这便是我们教育措施实施的最初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