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尝试和思考
【作者】 姜美玲
【机构】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枣沟头小学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策略,就是教师充分发掘生活中的数学学习资源,激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去感知探索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去探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自主发展。【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化是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种教学新理念。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数学中的生活信息,善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领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中自主高效地学习数学。
一、挖掘素材——学习资源生活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缺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学习素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发起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从实际生活出发,挖掘生活化的学习资源。社会是一个数学大课堂,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媒体获得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在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上课之前从自己的生活中找一找与体积有关的资料。学生在汇报时,有的从包装箱上收集到,有的从杂志书刊上收集到,有的搜集到印在容器上的容积,如牛奶瓶上的250ML……教师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谈一变生活中物体的体积,学生感受到生活数学无处不在,再联系自己课前收集到的信息,将抽象的数学意义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和喜爱感。
2、借助教科书的信息窗口,挖掘生活化学习资源。教学中教师可以直接根据教科书的提示,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合理地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众数》时,结合教科书中提供的信息和班上开展的青春期心理健康讲座,联系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将新知建构在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学习新的统计量——众数。由于教师在教学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研究植物生长的规律,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作出正确的决策,整节课从生活问题入手,最后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有效地挖掘生活化的学习资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间,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
二、感知探索——数学知识生活化
教师要把数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融合,找到生活与知识的契合点,以它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对所学数学知识进行有意识的感知和探索,既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个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生活化的过程。
例如教师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之前,可以让学生收集自己看到的三角形结构的物体,在课堂上展示并与同伴讨论交流,初步感知三角形的外形特点。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之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进行制作,通过动手制作模具进一步了解三角形的内在特征,如尝试制作三角形的木架,再拿它与四边形的木架比较,进而认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特点。最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稳定性”的特点,尝试着修理本班或家中的坏桌椅,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的知识。又如教学“长方形面积”后,让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一块地砖的长和宽,最后算一算客厅里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地砖15元钱,一共需要多少钱? 再如在教学“圆柱和球”后,教师让学生收集生活中属圆柱形和球形的物体,再比较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收集,让学生在收集相关物体的时候,经历了一个激活生活经验进行感知——探索——印证的过程,一个使数学知识生活化的认知过程,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圆柱和球的知识。
三、理解运用——学习策略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由此可见,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师要编排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注重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让学生深刻体会身边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促使学生学习策略生活化。
编排和解决生活化的数学问题,首先要与普遍性实践活动相结合。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践性。例如,在教学:“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的实践活动课中,教师要事先让学生了解周围的人们都喜欢什么节目,初步让学生体会到收集、整理信息的方式,明白男生比女生更喜欢体育节目,学生比家长更喜欢挑战性节目等。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数据整理中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其次要与课堂教学中的生活问题相结合。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教师要学生亲自动手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和宽,及门窗黑板的长和宽,然后再测算教室要粉刷的面积。通过学生具体搜索信息,并把收集到的数学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真实体验,学生经历了学习策略生活化的过程,对所学知识理解更深刻,运用更自如。
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历程,它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引领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学习、理解和应用数学,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让生活充满数学韵味,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
[2]《有效上课,问题、探究、对策·小学数学》,赵国防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4月第一版。
[3]《小学教学参考·数学》,许美玲,《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初探》,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出版,2010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