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为学生营造一个创新思维的平台

【作者】 刘腾云

【机构】 广西贺州市建设路小学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关系到教学的质量,而且关系到21世纪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更是实施创新教育成功的关键.创新教育存在于教学过程之中,存在于数学智慧之中,存在于探索与发展之中, 那么,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创新思维状况如何?以往很少关注,只是按考试成绩划分成优、中、差。为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他们的想象力与创新思维能力,对学生有一个正确的了解,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尝试探究;主动参与;创新思维;不竭动力
【正文】

      一、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1.抽取样本。从二、三、四、五各年级抽10名学生,其中平时学习成绩优秀的为3人,良好的为4人,合格的为3人,力求男女人数相等。

  2.组织学生独立操作。简单介绍运用轴对称图形组画的要求,观赏一些用对称图形拼成的图案。然后用30分钟时间,让学生先各自剪一些对称图形拼出自己想象的画面,并将图案贴在纸上。最后收集,统计学生作品,进行分析。

  二、统计

  1.学习成绩的差异与创新思维之间的关系。

  统计中发现:学习成绩的差异与创造力的高低无显著关系。平时成绩优秀的学生有创意的想象图案占总数量的8%,平时成绩良好的学生占12%,平时成绩合格的学生占7%

  2.性别的差异与创新思维之间的关系。

  男生有创意的想象图案占总数量的11%,女生有创意的想象图案占总数量的15%。长期以来,人们总以为男孩子的创新能力比女孩子强,往往忽略对女孩子创新思维的培养。而此项调查从一个方面反映出女孩子在创造力方面也有很大的潜力。

  3.年龄的差异与创新思维之间的关系。

  由统计知:二年级学生与五年级学生在构想画面上有较大的差异,而三至五年级学生无显著差异。原因是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动手能力、想象力相对弱些。

  三、分析

  通过这次对学生进行设计图案的调查,我发现以下几点是阻碍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重要原因:

  1.过分重视成绩。长期以来,人们往往以学习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的优秀与否,养成孩子不敢有超越常规行为的习惯。

  2.老师为了教学进度,调控课堂教学秩序等问题,不鼓励甚至阻止学生问书本外的问题,最终形成质疑能力差,尤其是创造力差的弱势。

  3.把游戏与学习截然分开,使得学习环境过于严肃、紧张,因而最终不能从中养成创造思维的习惯。

  四、建议

  鉴于上述因素,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育方法,在日常学习活动中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想象的时间和空间,独自去碰撞陌生的数学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在合作中解决数学问题。为此,教师——

  1. 通过“尝试探究”,引导学生创新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天生具有好奇心,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什么都想亲自试一试,并希望自己是一个成功者。尝试探究教学最基本的特点是“先练后讲”。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做到,在知识的构建、知识的运用与发展等数学问题的教学中,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先行尝试学习解决,再由师生共同归纳讲解。这一“先行尝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及其能力的形成和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尝试”是学生创新学习的心理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做到:①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做好学生进行“尝试”的引导。同时,我做到鼓励学生敢试,对于尝试成功的,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师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使之对尝试充满信心而敢去试一试;对尝试有困难或失败的,我则及时给予启发引导,鼓励再试。②我注意做好铺路搭桥。抓住知识的新旧联系,组织好尝试前的旧知识复习,为学生搭起尝试的“桥梁”,做好尝试的准备,打好尝试成功的基础。③我注意科学设计尝试题,尝试题做到让学生“试”有方向、“试”有目标、“试”有所获。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学生实际,尝试题的设计形式应有所不同。“同步尝试题”、“变异尝试题”和“发展尝试题”是尝试探究教学中尝试题设计的基本形式,只要根据内容的难易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灵活运用,就能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尝试题。

  2. 激发兴趣,在趣味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兴趣是人们进行创造发明的直接动力,也是进行创造思维的先决条件。我们在教学中除了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构建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外,更重要的是挖掘教材潜力,在教学内容上做文章,给学生创造“异想天开”的机会。例如在教《5的认识》时,设计一个游戏,请学生用5根火柴棒摆出最好看的图形,看谁的手儿最巧,摆得最好。学生饶有兴趣,动手创造出不少图案,如椅子、松树、房子、五角星等。此时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发散开了,学习兴趣高涨。在这过程中,学生既获得了知识,也获得了探索知识的方法,使学生体验到成功欢乐,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3.在求异中激发创新思维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解题方法上的求异,不要随意否定,而要引发学生展开有益的争论,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不断产生新的方法和答案。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时不时出现的“求异”、“标新”,要满腔热情地评价,使他们真切体验到求异的价值,引发他们创新。学生不能求异时,要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寻求解决办法,找出最佳答案,从而渐渐生成自觉求异创新的意识。例如,有位教师上公开课“十几减8”这内容,临近下课时,一个学生问:“老师,13838不够减。我是倒着减,先用835,再用1055,因此138=5,这样做行吗?”话音刚落,就引来一片反驳声,听课的教师也议论纷纷。这时授课教师不仅没有批评这个学生,反而高度评价他善于思考,勇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见解。这位教师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一解法与138=1335的区别与联系,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这种做法有独创性。这样的教学及时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信息,及时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带给学生的将是在学习中不断创新的勇气和信心,而且对培养学生不断创新起到推动作用。

  4. 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讨论”是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一种重要方法,更是学生进行创新学习的重要形式。因此尝试探究教学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式学习。教学实践证明,开展课堂讨论,一方面可以发挥学生“群体”的学习作用,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与空间,同时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互相评价,从而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另一方面,讨论可以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大胆求新,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在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时,我做到善于引导,精心组织。在内容上,有的放矢,充分发挥民主性。我根据教学需要,结合学生实际设计讨论问题,以保证讨论围绕重点,抓住关键,言之有物;并注意引导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讨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信心和能力。同时,在组织形式上,我讲求实效,切实给学生创设一定的讨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切实进入角色;并科学把握好讨论时机和调控好讨论过程,切忌随意性与形式化,灵活进行小组讨论与全班讨论的操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从而提高讨论的效率和效果;同时密切重视讨论结果的反馈,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不同见解,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注重创新过程,捕捉创新火花

  众所周知,成人的创新往往比较强调创新的结果,如创新产品是否有社会价值;而小学生的创新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特点,它更多地强调小学生自身的发展,强调个体的发展价值。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注重过程,即小学生的好奇、好问、好强、自信,小学生对创新的态度和热情,小学生对创新的兴趣等,而不是追求结果。注重创新过程这是创新能力培养的第一步。第二步,我们应该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激情。究竟该如何去走好这一步呢?正确对待小学生在创新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走好这一步的关键所在。小学生虽然想象力丰富,但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经验的不足和操作技能的不娴熟,其创新在成人眼里会显得稚拙、简单,但只要是小学生充满兴趣、积极探索就应该多赞许、多包容,不要用成人的思维标准和眼光来衡量小学生的创新,我们可以这样说:你的想法真不错!你做得很好,继续努力,你一定会成功!教师的鼓励和赞扬会大大激发小学生创新的欲望和激情,鼓励和赞扬是小学生展开想象翅膀的精神动力。面对小学生的好奇、探索和冒险行为,教师要善于发现,积极保护,千万不能泼冷水或过多地加以干涉和限制,否则会扼杀小学生的创新激情,小学生的创新激情只有在成人的既大胆又精心的情况下才能得以激发。第三步,要善于捕捉创新的火花。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图画课时,小学生会用蜡笔画出七彩的太阳,甚至将太阳画在水中;回答老师提问时会说出很有创意的答案,但与老师的标准答案有一段距离。这时,如果老师能给予肯定的评价,表扬小学生肯动脑筋,夸奖小学生的求新求异,相信定会大大激发小学生的灵感,并及时捕捉到小学生创新的火花。所以在捕捉小学生创新火花时教师应做到:正确对待小学生的各种提问,甚至是荒唐的提问,因为提问本身就说明小学生在思考和钻研,教师要正确引导;通过提供富有幻想色彩的图书、半制品的游戏材料和开展一物多玩等活动,有意识地训练小学生的想象;让小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长知识,拓宽视野,因为知识是一切能力的基础。

  6、让学生创造自我评价方式。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对于学习的评价应从甄别式的评价转向发展式的评价,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着重于学生的发展提高,评价的手段与方式应是多样化的,可以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而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长期艰巨的过程。教师要针对学科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做到适时、适度、贯穿于教学始终;同时也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做到有趣、有效。让我们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主的空间,给他们一个创新思维的平台,让他们乐学、会学、善学。只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才能把富有创造潜能的人“材”培养成得到充分发展的现实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