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数学教学中实践操作的作用
【作者】 拉 青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同德县河北乡河秀逸夫学校
实践是思维的起点,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实践操作既是学生认识概念,理解法则的重要途径,又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认识活动的方法和手段。下面就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实践操作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实践操作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充分利用这种天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无形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促进剂。而实践操作恰好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动手操作,手脑并用;让学生在做中学,边想边做,于实践活动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技能、技巧,发挥个性特点和创造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设计一些环节,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具、摆小棒、拼图、做游戏等,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动脑、动口、动手。使枯燥的数字动起来,呆板的图形动起来,可爱的小手动起来,聪明的脑子动起来。让学生在动中学、学中动、学得乐、乐于学。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量、折,从而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这些实践操作,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由于学生是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发现并获得知识,因此学生会把知识深深地记在脑海里,这样获得的知识,比教师急于得出一个结论,让学生机械重复地背,效果好得多。
二、实践操作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思维发展
实践操作为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创设了主动参与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发展的场地,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思维发展。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我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纸条做了三个角同样大,但边长不一样的角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这三个角:“哪一个角最大?哪一个角最小?红色的边最长,是不是它就是最大的角?蓝色的边最短,是不是它就是最小的角呢?”问题一出,学生们急于想得出结论的好奇心,产生了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经过他们亲自动手测量、比较,得出“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的结论。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思维发展。
三、实践操作能加深对题意理解,突破教学难点
在数学教学中有些问题比较抽象,不易理解,这时我们可以借助直观教具,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帮助理解题意。因为动手操作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它能够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一个直观的感觉,帮助学生有效的突破教学中的难点,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以最佳的方式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容易理解的知识,促进思维发展。
如:如果把一根木料据成3段要用9分钟,那么用同样的速度把这根木料据成4段,要用多少分钟?这道题的关键是让学生弄清锯成的段数与所用时间的关系。学生由于受空间想象力的限制,往往把锯成的段数同锯的次数等同起来,出现错误。这时可让学生用橡皮捏成木料的形状,让学生自己动手按要求切,在切的过程中,体会锯成的段数同锯的次数的关系。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习,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减少了难度,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四、实践操作能萌发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动手操作是一种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的动态过程,它能使思维始终处于活跃之中,能够使外部动手操作活动转化为内部智力活动,让学生在亲自感知事物的同时,开发智力,发展潜力。动态的操作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直观的感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同时也会擦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例如教《表内乘法》后,我请同学们用一张纸自己设计一张1—9的乘法表,同学们兴趣盎然,积极动手,设计风格各异,贴在教室的“创意园”里,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让他们在自评和互评过程中了解、认识、欣赏自己,学习自我调节的本领,学会取长补短,从而形成不断超越自我的内在动力。
只有亲自动手实践,才能使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才能看到自己创新的成果,感受到创新的快乐,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这个过程中,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萌发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