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探究

【作者】 朱丽娟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第一中学

【摘要】初中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因为学习的差异性而不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客观情况来有针对性的教学,才有助于学生的良好发展。分层教学能够体现教学的差异性,让学生在信息技术学校中有所收获,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本文从分层教学的概念入手,探讨如何做好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
【正文】

      新课标实施以来,其“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尊重个体差异。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接受的却是同一教学目标与进度,这就直接造成有人“吃不饱”,同时又有人“吃不了”的问题。对于接受能力强或接触电脑相对频繁、基础好的同学来说,教师的过多讲解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时间浪费,不利于他们的更进一步发展;而对另一部分基础差、平时接触电脑机会不多,相对实践机会少的同学来说,操作技能就显得滞后,认为进度太快,自己无法跟上,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一、分层教学概念 

  俗话说“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教师应该科学的利用课程进行教学,并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引导他们在充分的时间里去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每个教学内容都要有可行的目标,这种目标包括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例如全体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个人辅导等等,利用教学评价来衡量教学质量,能够较好的平衡集体教学和学生自身之间的差异性问题。分层教学是面向所有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思想,以学生的差异性为基础,实施分层教学。教师在教学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时,要进行分层教学,就应该要对该理论有深入的了解,在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之间找到对立面和矛盾性,将两者统一起来实施分层教学,既提高教学效果,又避免班级授课制的一些缺陷。 

  二、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策略 

  (一)学生分层 

  将学生分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具体来说,教师应该熟悉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在课程实践中可以通过辩论会来强调操作实例的重要性,这样做既可以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及基础知识程度,还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这些了解,然后再根据学生的操作实践来对他们进行观察,并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类学生计算机基本功深厚,在信息技术课上学习欲望很强烈,上手很快,具有较大的潜力;第二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具有一定的兴趣,也有较强的操作能力,不过缺乏扎实的基础知识;第三类学生对计算机课程兴趣不大,基础也不牢固,不爱动手操作。通过分类对学生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帮助他们完成各自的学习目标,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 

  (二)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就是在对学生进行分层后,给他们制定相关的差异性学习目标,通过激发学习兴趣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分层应该具有弹性,第一类学生制定发展性目标,通过知识学习让他们对教材知识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进一步拓展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第二类学生制定提高性目标,即针对那些中等层次的学生,先引导他们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熟练掌握,再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并能够在课堂上锻炼他们的发散思维。第三类学生制定基础性目标,主要引导他们打好基础知识,学习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能够独立的模仿完成课堂操作,但主要以基础知识为主。例如,在学习编排目录一课时,教师要求第一类学生要对分栏设置、格式刷、边框底纹设置熟练掌握,根据学过的知识在生活学习中进行实践。要求第二类学生对分栏设置、格式刷有熟练的掌握,能够利用边框和底纹来设置作品,并设计自己的作业。要求第三类学生对分栏设置有较为熟练的掌握,认真了解输入栏目内容,根据知识来尝试进行边框和底纹设置。 

  (三)教法分层 

  因材施教是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重要思想,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对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要关注。教师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不断巩固基础,提高技能,加强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在信息技术课中,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是教师教法的主要侧重点。所以,教师应该改变过去那种教学模式,把学生作为主体,指导他们自学基础知识,也可以让那些尖子生来指导基础差的学生。在计算机操作中,要多辅导第三类学生,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让其他能力强的学生去帮助基础差的学生。对基础好的学生应该提高要求,让他们尝试把学过的知识合理运用到生活学习中去,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入挖掘他们的潜能。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给学生进行知识补充,适时调整教学进程。 

  (四)作业分层 

  布置作业也要根据学生的层次性来进行划分。第一层次的作业主要侧重于知识的直接应用和操作,利用作业让他们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温习,加强基本能力锻炼。第层次的作业题要能够体现发散思维。第三层次的作业要体现综合性、探索性,加强实践能力培养。让第一类学生做二三层次的作业,第二类学生做一二层次的作业,鼓励他们做第三层次作业。第三类学生做第一层次作业,尽量尝试做中档题目的作业。如此反复有针对性的练习,可以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新的了解,并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行为,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五)评价分层 

  利用有差异性的标准来分层评价每个层次的学生,注重对每个层次的学生的预期学生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考察。由于信息技术课具有很高的操作性,因此教师应该利用交作品的方式来考核学生。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不一样,考核标准也不能一概而论。对于基础最差的第三类学生,他们的作业就算是对课堂作业的整合,也应该认可。对于基础比较好的一二类学生,他们的作业不但要独立思考完成,还应该能够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设计完成自己的作品。 

  参考文献: 

  [1]陈庸.关于初中学校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实践的思考[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4)  

  [2]《课堂差异分层教学策略》,孙建国,中国教育报2002.9.204版 

  [3]《中学信息技术课分层导学模式的构建和实现》,钟和军,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