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一些认识
【作者】 赵永星
【机构】 陕西省岐山县祝家庄镇驸马庄中心小学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新世纪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目前我校小学数学成绩整体不太理想,就我所教班级而言,相对于岐山县其它学校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已摆在我们的面前。下面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方面的一些浅析认识和做法。
一、创设情境,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因。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合理地创设情境,能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使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强大的内驱力。
(一)创设竞争性情境,引发学习兴趣。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型的社会,在这样的环境下,不妨在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让学生懂得竞争的重要性,为学生创造展现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比、学、赶、超意识,从而认识到学习数学,掌握知识的重要性。比如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把班级分成四组,比比哪组表现最好,发言最积极。表现好的可为自己组里争得一颗星,这样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能够带动所有学生的参与,为小组争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懂得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二)创设操作性情境,调动学习兴趣。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以学生为主的活动,对实际问题测量、演示或操作。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这既能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如,在上“口算除法”课时,“80里面有几个10?80里面有几个20?”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演示小棒每堆十根,可以摆( )堆;每堆20根,可以摆( )堆,或请学生自己摆小棒,得出可以摆几堆,然后引导学生列出80÷IO、80÷20的算式,再让学生计算。小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通过多媒体演示或自己摆小棒,使教学形象化、直观化,这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创设故事性情境,唤起学习兴趣。“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是教学的本质所在。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如上“初商过小需调商的除法”课时,可这样导入: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动物王国,动物们进行体检,其中牛、羊称的体重如下:羊的体重是48千克,牛的体重是248千克(多媒体展示)。根据这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会积极主动的思考,然后得出答案。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设计,不但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乐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二、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以前的小学数学问题一味追求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严密性,以及答案的唯一性。数学问题中“条件”“问题”设置呆板,结构公式化,严重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的数学问题显得枯燥,小学生也不容易理解题意,这是学生对数学望而生畏的一个重要原因。而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对于同一物体有不同的表现手法。要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发展数学。于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问题的内容要生活化。因此,要从生活实践中提炼数学问题。如:在教三年级教材中“一个数加上(减去)一个略小于整百、整千数”的速算法时,学生对法则“一个数加上(减去)一个略小于整百、整千的数,可以先加上(减去)整百、整千,再减去多加了(加上多减了)的数”中的什么时候应减去多加了的数,什么时候直加上多减了的数,很困惑,难以掌握和熟练运用。上海市的陆友生老师针对这一难点,为该知识点找到了学生熟知的“原型”——生活中收付款时常发生的“付整找零”,成功的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师出了这样一题:小熊原有124元钱,这个月奖金199元,现在他一共有多少元?让学生表演发奖金,先给小熊2张100元,小熊找还1元。这个数学原型,揭示的是学生已知的常识,学生有这样的一个意识:根据实际情况,人们总会先付整百的钱数,再调整多给的钱数,这点很好地帮助了学生理解、掌握算理。接着教师指导学生把“常识的”提炼成“数学的”。陆老师按着“原有、收入、付出”的顺序,排除无关因素,把数学因素提取出来,变成一道数学问题“小熊原有124元,收入200元,付出1元,实际收入多少元?再列式,然后概括出以上速算的法则。这样学生体验到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刺激事物持续作用于某一感官,会使这一感官对这一刺激产生顺应,引起感受性降低,从而产生厌倦心理。因而教师要通过适合的教学方法使有趣的内容和枯燥的内容交叉进行,变枯燥为有趣,逐步深化学生的兴趣。如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定律、法则等,应以教师讲解为主,而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应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剪剪、拼拼、想想,使之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应用题等一些数学知识,前后联系紧密,可引导学生尝试自学、讨论等。
四、建立新型师生观,巩固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小学教学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多以“师长”姿态对待学生,这样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新型老师与学生应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在融洽相处的基础上共同进步,在师生的关系中找到平衡点。这样学生才能全新投入和配合课堂教学。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兴趣教学的前提。只有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去了解学生、关注学(下转第74页)(上接第75页)生,才能让学生从内心喜欢、尊重老师。学生由喜欢数学老师而爱学习数学,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老师要为学生学习营造一种愉快、宽松的气氛。如著名特级教师李鉴蕙在课堂上提倡七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充实;不明白问题允许发问;没想好的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老师错了允许提意见:争到白热化允许学生自由抢答接话茬发表意见。多么宽松的民主氛围,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开拓思维,促进认知信息的交流,而且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兴趣。
五、享受成功的快乐,发展学习兴趣
兴趣与成功是有机的统一体,兴趣可以促进成功,成功可以激发兴趣,从而形成兴趣与成功的良性循环。因此,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必须着力帮助他们获得成功。
(一)人人享受成功。对小学生来说,成功对他们树立自信心很重要,鉴于此,教学中改变策略,让更多的学生有成功的机会。如设计“购物问题”小红去春游准备了20元钱,商店里面包每只1元,可乐每罐2元,苹果每千克4元,你能帮她算算,小红可以买什么?买多少?这样的问题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经过思考得出的答案是这样的:学生甲:把20元全部用完;学生乙:只买两只面包,自己备水壶;学生丙:不买苹果,野外吃苹果不方便……可见人人都是设计者、成功者。这些问题,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能解决,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学习的兴趣。
(二)师生共享成功。数学老师经常会遇到达种情况,课上每次做对一道题,学生们都会叫着“耶……”看得出学生很在意,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享受成功。于是可以这样:“做对的同学给自己一个笑脸”。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教师惟有更好地去识读他们的世界,用真情和他们共同享受成功,面对失败。他们在兴趣之时得到一种认同感更为重要。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乐于学习,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而掌握知识,增强技能。
参考文献:
[1]宋淑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
[2]程茂山.《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几点思考》
[3]孔企平.《数学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教学策略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