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以“点”带“面”,实事求是教语文
【作者】 杨玉萍
【机构】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二中学
众所周知,语文是综合性最强的一门人文学科。通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而且更要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而达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而在语文教学中通过何种途径,提高教学效率达到这些目的,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探索、思考的问题。
一、实事求是教语文。“实”就是朴朴实实,扎扎实实。一节成功的语文教学首先要做到一个“实”字,要捉住课风的朴实、内容的充实、训练的扎实以及评价的真实。摒弃语文课华丽的外衣,追求一种“洗尽铅华始见真”的质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时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值得反思。有不少老师崇尚空洞造作的教学技法,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上公开课更是不教这些不能“出彩”的“添头”。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会空中楼阁。所以我认为语文教学就应该实事求是。如我教《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节课,课堂教学就注重一个“实”字,并不刻意去追求教学形式的新奇。教学过程就是四次读课文:一次诵读课文,认读字词——在文中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并查字典为其注音,抄写在导学案上。二次扫读课文,掌握成语——摘录文中的成语,并通过查工具书解释其意思。三次分小组分段齐读领略梁任公的演讲风采。四次精读课文,旁批句段。每个环节处处注重一个“实”字,学生脑、眼、耳、口、手、笔交相动起来,既杜绝了“满堂灌”,又让学生动了起来,杜绝了“满堂静”,课堂上学生都能动起来了,教师还需“满堂啰嗦”吗?教师还用担心学习目标完成不了吗?
二、“少教多学”、以“点”带“面”促高效。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育改革的终极目标。高效课堂的本质就是“少教多学”。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一共有五册。每册大概有四个单元,每单元都有三、四篇体裁相同或相近的课文。选修教材也有几十篇课文。如果我们仍然一篇课文一篇课文按部就班的去教学,教师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的讲解必将会重复啰嗦。学生在学习中,也必将会厌倦和产生无聊乏味之感。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既不感到重复乏味,又能实现高效目标呢?我认为课堂上“教师可以少教”,一节课就抓住一个重点的学习目标,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切不可面面俱到。同时“教师可以少教”并不是不教,教师“教”的应是纲领,即教师在按照教学目标高屋建瓴地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精讲、精教的引导过程。这犹如修建一条水渠,当水流遇堵时,需要清堵疏通。而教师就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清堵疏通”的人,充分调动学生的“自学积极性”,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在学习中体会,在学习中感受,在学习中吸收,才能培养出手脑并用的高素质人才。再如《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节课,就抓住一个重点的学习目标“学习圈点勾画,做批注的阅读方法”而展开。在精读课文这一环节,教师精讲了本课的学习重点是“学习圈点勾画,做批注的阅读方法”——在阅读中,对文中的关键字词句段作圈点批注,是一种很重要的读书方法。做批注,可以概括内容,可以评析词句,可以分析方法,可以评点人物,可以阐发观点,可以抒发感情……然后让学生认真研读所给的示例后仿照示例给句子作些圈点批注。
总之,一节语文课就突出一个学习重点,以一个点为突破口,有的放矢,通过教师引路,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脑、眼、耳、口、手、笔交相动了起来,既扎扎实实抓好了基础,又培养了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活动也做到了有的放矢,牵一发而带出其他知识点,以“点”带“面”,学生节节有所得,才能真正的提高课堂效率,促进高效课堂教学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