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途径探究

【作者】 王显丽

【机构】 贵州省龙里县草原乡草原小学初中部

【摘要】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重点从四个层面对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对策进行浅探,旨在抛砖引玉进一步为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献计献策。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正文】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我常常感觉到一节课下来,学生似乎对本课的所有知识点已经完全理解和掌握了,然而实际上遇到相关问题需要解决时,却显得无能为力。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以后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让学生爱上历史课

  首先,每节课都让学生有快乐的回味,回味的可以是你的轻松幽默,或一则引人入胜的历史小故事;可以是你的声情并茂或一次针锋相对的交流和辩论;可以是你的真挚赞赏和鼓励或一场紧张却兴奋的小组竞赛;可以是你的平等和蔼或一个历史情境的再现。总之,最关键的就是要找到教学目标和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的切合点。

  其次,激发兴趣,增强学生求知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教育家都强调兴趣的重要性,使学生乐学,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学习内驱力,是学好历史的诱因。历史课堂的激趣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我们的历史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再次,让课堂更开放些,更互动些。学生往往比老师更了解自己的兴趣和问题所在,所以有些课与其按照老师既定的内容去教,不如让学生自发地来问,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来,听取他们的建议,就更能切合学生所需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从而达到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言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的境界。

  二、抓好课堂教学,给予学生充分的发展以获得丰富的积累

  我们的教学应当让每个学生在原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展,这是课堂有效性的根本。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地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1、不轻视历史知识的传授

  历史新课程从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的特点出发,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基本的历史知识包含重要的历史史实和基本的历史线索两部分。而一些老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更多地关注了后两者。老师们把大量精力用在如何使教学形式多样、手段先进、方法灵活上,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但在完成知识目标的教学中常常蜻蜓点水,似乎强调了基础知识就背离了课改的初衷,就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比如,有的老师在讲授〈〈春秋战国的纷争〉〉一课时,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这课的成语故事并在课堂上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如“一鸣惊人”、“退避三舍”、“老马识途“、“围魏救赵”等,形式非常活泼,学生兴致很高。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掌握、理解的史实究竟有多少呢?难道只要知道这些故事就可以了吗?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齐桓公、晋文公成就霸业的原因是什么?这些本应在师生的活动中解决的知识却不了了之。

  2、注重培养创新能力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求知。教师在授课中,要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调动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性也是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之一,它强调的是思维主体的意识性和自觉能动性。如在讲授西安事变时,可以创设以下问题情境:假如你是当时的东北军一员,你是否主张杀掉蒋介石?为什么?把学生引入问题,引入当时的历史情境中去,感悟历史,抒发自己的看法,这样的问题,学生们感悟程度不一,看法不同,但都是发自内心的感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自主性,从而让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地得到培养。

  其次,教师要逐步放手,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更重要的是要使学法渗透到教法之中,在唤起学生质疑、思疑、追疑、释疑中教会学生掌握历史思维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疑点,巧妙运用设疑技巧,适时地点拨学生发现疑点,激发其思维兴趣,培养其质疑的习惯。

  3、渗透情感教育

  借助学习活动中富有情感因素的历史内容,让学生参与探讨和协商,由他们自己感悟学习这些历史知识的意义,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润物细无声,老师参与其中,充当学生认知和思考的引领者、指导者、帮助者,而不是以说教者、代学者、训令者的身份,去掩盖和妨碍学生在情感上对历史知识的进一步感悟,让学生在自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判断基础上,引起自身情感的变化。如在教学有关历史与社会的相关内容时,告知学生可以通过关怀和帮助他人,关怀和促进社会,关怀和贡献民族和国家来彰显自己的人生价值,如诸葛亮为治理国家而“鞠躬尽瘁”,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为民情怀等等,激发学生昂扬向上的斗志。

  三、加强学习,提高素养

  历史学科作为一门社会科学,要求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都要过硬。初中阶段历史老师一般都应该具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据我所知,由于长期以来历史学科不被重视,在许多农村中学,也有一些历史课的教学由其他课目的老师兼任,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有待提高。历史老师不仅要深化自身的专业基础知识,吸收最新的史学成果,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富有时代感、历史感,还要丰富自身的社会科学文化知识,将历史教学与各学科结合起来,做到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启迪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运用科学的热情。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恰当、灵活的运用,也是历史老师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历史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学科综合水平,依托新课标,根据实际优化教科书,不仅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更要在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学习兴趣上下大力气,赋予历史生活化、贴近学生实际,在学习中增长学生的智慧,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就不再是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