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

【作者】 郭 纯

【机构】 贵州省纳雍县第二中学

【摘要】“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说到底,学生必须运用语言文字能听、说、读、写、思,而读是其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因此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过程中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从诵读抓起,兼顾其他各种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和有梯度的训练,落实好阅读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把握阅读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能力;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活动创新
【正文】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但有的老师迫于学校、社会对学生学习成绩要求的压力,只简单枯燥地印制大量的所谓阅读理解短文训练:选文、题后考查都千篇一律,机械地操练应试技巧。结果弄得学生是怨声载道,把原本生动活泼的阅读活动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文字游戏,怪不得很多学生提起阅读头都大了,提起上语文课就打瞌睡。据调查,大多数毕业班级语文课甚至成了学生偷偷完成其他功课作业的课了,而这种趋势甚至在起始年级也有蔓延的趋势。

  作为学生,这样做是可怕的,而作为语文老师,面对这样的局面也是可悲的。那么我们到底需要怎样调整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好恶为中心,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我想浅谈自己在课内外要求学生在阅读方面所做的一些尝试。

  一、关注课内、培养习惯

  1、少讲多读,读中领悟、升华

  阅读是个人的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教授一篇课文时,应让学生对全文整体感知后,或自己提出不懂的问题;或说出自己最想知道的内容;或谈谈自学后的感受;或说说从本课的学习中想得到哪些收获。学生充分质疑后,教师再把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帮助学生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然后根据学习目标来确定学习课文的顺序。这样,不但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而且积极性会更高。

  2、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

  良好的思维能力对阅读作用很大,因为思维活动是学生感知阅读材料的基础,是学生自己来理解读物的内容的一种方式,它能使阅读理解由现象进入本质,从而达到一定的深度。事实上,阅读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思维积极性的调动和发挥的程度。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必须对课堂中的问题进行优化处理,注重启发学生的主动性。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事实证明,学生对知识提出的疑问越多,解决的越彻底,学习也就越深入。学生自己发现的疑难问题会引起他们的定向——探究反射,使学习成为一种主动的时刻注意的过程。因此,教师在阅读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现在有些学生宁肯把时间花费在看电视、玩电脑上,却不喜欢读书。他们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耐心,知识虽多却流于肤浅。因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强化课外阅读、提高素养

  新课标还对课外阅读做了一些具体的规定: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23部名著”。对课外阅读的这一重要的规定,把课内外、书本内外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基本规律,为学生学好语文指明了方向,也为教师较好语文指明了方向。我认为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重视培养“感悟”

  所谓“感悟”是指阅读主体在面对阅读文本的时候,经过自己的思维而领悟出道理、悟出情感、会意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的过程。而课外阅读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来让学生完成这一过程。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感悟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如:对石缝间的野草的关注,发出了生命顽强地赞美,对归帆的驻足欣赏引出了船是家的遐想。

  2、注意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俗话说“读遍天下书,尽知天下事”,语文教学应该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要让学生广泛阅读,大量阅读,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鼓励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阅读的内容可以是课内的,也可是课外的,可以是教材上的作品,也可以是非教材上的作品,既要注重对教材的阅读欣赏,又要放开视野,去了解一些中外名著。让学生懂得,阅读应是出于自己的需要,是一种自觉的行为,阅读是为了获取信息而读,为爱好而读,这才是一种真实的阅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心无杂念,读出个子丑寅某;读出个“心领神会”;读出个“忘乎所以”。

  3、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

  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应侧重引导学生关注和体会作品中所弘扬的正义感和良知感,在阅读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同时,对作品中所表现出一些负面社会现象,需要教师对学生辨证地指出这些现象并不是社会的主流。从而使课外阅读得以健康顺利发展,而不至于把学生引入歧途。

  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使学生学会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根本。

  我认为,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教给学生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学会阅读。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经过自身不断地反复实践,总结出了几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看云是天气》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有关天文知识的资料。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还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有的文章语言优美,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使学生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当今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这必然要求我们的工作讲质量讲时效。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总之,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就必须立足于课内,着眼于课外,课内与课外相互结合,互补互助,相得益彰。课文阅读是基础,对课外阅读起着指导作用,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反过来丰富并深化课文的阅读学习,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