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陈 英
【机构】 新疆博乐市达勒特中心学校
一、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教育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教学就是教学”,就是“教”和“学”,以及由此而衍生的一切互动效应和结果。小学语文教学为一种师生双方共有的建构活动,围绕这一活动,涉及到得方法、手段、策略、技巧、智慧和原则都将是我们的教学实践中研究和思考的。
为此,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让学生学得有乐、有智、有美、有情、有思、有用。
二、小学语文凸现问题和产生的主要原因
教师、学生和课程是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教师作为社会的代表对新一代进行教育;学生作为身心未成熟的学习者接受教育,缩短与成人社会和主流文化之间的差距。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而是借助于“学校课程”这一中介发生作用的。因此,教师对于课程的理解与实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
传统认为,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教师被看作是课程的“推行者”。教师的职责就在于教书,在于把课程(教学材料)忠实地传达给学生。在这种观念下,教师从来就不关心或不主动关心课程问题,认为课程的研制和开发是课程专家和学科专家的事情,与已无关。其实,课程与教师的关系从来就是密切的。在制定的课程与学生接受得到课程之间,实际上还存在着一种经过教师运作了的课程,国外学者称为“操作的课程”。这种“操作的课程”就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而在这方面,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却时常做的不够要求不严,形成了“师本脱节”。
三、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策略
第一、 要明白教学现状,坚持实事求是
凡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总有这样一些特征:对教改现状看得清,对素质教育内涵吃得透,善于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进而从实际出发,决定自己的工作方针,方法。他善于吸取、加工新鲜信息,追求创新,勇于实践,但又十分重视讲究实效。如果对教学现状是一团迷雾,模模糊糊,人去亦云,机械套用,教学岂不是像在黑夜里走路,成了“教盲”?
第二、 要明白教学目标,勇于排除干扰
按照一个正确的目标组织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的“一切东西一切组成部分都服从于这一目标”,这也是“明白教师”教学上的一个鲜明特色。为培养新一代接班人、建设者服务,这是大目标。
儿童通过系统的语文学习,接收严格的听说读写训练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情感陶冶,从小就初步具有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从小就逐步学会认识自然、认识社会,长大了才有可能做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主人。当前,令人担忧的是:语文课有可能把学生教成书呆子,训成“分数的奴隶”、“头脑僵化的庸人”,经济比较落后的乡村小学更有如此,语文教学仅仅是从书本到作业再到考试卷,压抑了个性。有递增教育主管部分仍将周过关,月检测单元测试,期中、期末会考强行实施于学校,教师自主创造性大打折扣。新课程明明白白规定了小学各年级阅读的篇文、字数,不少学生在进入中学前还说不出几本自己特别喜爱读的书,没有一项自己“入了迷”的活动,显示不出个性发展的特点,教语文如果不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不能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条件,这是与语文教学的大目标背道而驰的,语文教师若对此泰然处之,算不上“明白人”。
第三、要明白教材系统,紧紧掌握训练重点
教学必须以“本”为本,教材中规定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教师首先掌握这是“过教材关”的起码要求。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得跨上第二层台阶,明白教材系统,熟悉内在联系,掌握训练重点。这样,就能熟练的驾驭教材,灵活的处理教材,把教材的知识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熔于一炉。
做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者的前提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少年儿童,像斯霞老师那样终生奉献给教育,奉献给孩子,只有确定了正确的教师价值观的人,经过不懈的努力,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明白教师”,才能真正赢得学生家长的信赖,赢得社会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