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 潘玉萍

【机构】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贝林哈日莫墩中心学校

【摘要】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自主阅读;利用课堂教学提高阅读方法与技巧,辨明阅读材料的性质,合理的采用阅读方式;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开展家长工作,利用休闲时间阅读;灵活运用课外时间,丰富阅读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让学生自主阅读,把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在读中领悟语文精髓,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激发兴趣;自主阅读;领悟语文精髓
【正文】

      小学生阅读能力三大基础能力“读——写——算”之中最重要的一项能力,是开展更高级学习活动的基础。新的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高年级小学生的阅读量,阅读的技巧和方法,阅读的质量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学生基础教育的的第一阶段,需要掌握常用的三千多个汉字,基本上可以对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汉字全部认识,识字量的提高为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奠定了相应的基础。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掌握知识的数量和质量。如何培养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真正有兴趣去阅读的时候,阅读能力的提高就是最合适的培养时期。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我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我每周都要开展一次讲故事比赛,刚开始的几周,我总是第一个讲,慢慢地,学生的兴致高了,我就成了听众。我们每讲一个故事都有所收获。例如,有一个学生讲了《卧薪尝胆》的故事,我就问:越王勾践为什么卧薪尝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同学们经过讨论得出答案: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屈辱。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有毅力。之后,学生提问代替了我的提问。例如,有位学生讲了《蜘蛛的网》后,另外一个学生提出问题:“蜘蛛的网能粘住小飞虫、甲虫等等,它自己却不会粘住,是什么原因?”我愣了一下,随机应变地说:“你们想想吧!看谁能想出来?”有个学生回答说:“因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我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回答:“我在《动脑筋爷爷》这本书上看到的。”由于学生多看课外书,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增加了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在教材中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

  二、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小学生阅读时逐字逐句而且要读出声音来,速度非常慢,于是我引导他们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1.浏览法:对一些浅显易懂的书刊进行浏览阅读,了解主要内容,增长知识。

  2.速读法:为了获取某一信息、解决某一问题、了解某一知识,可以快速翻阅资料,选取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3.精读法:一些声情并茂的佳作、与学习密切相关的章节、优美的段落要精读,品味其中的好词佳句,体会其中的内涵,揣摩其中的布局谋篇。我还让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把阅读时发现的知识性强的内容、好词佳句和精彩的段落摘录下来,储存积累,便运用。阅读时积累的资料是写作的好素材,可以根据需要信手拈来,使自己的文章锦上添花。

  三、了解文章体裁特点

  各种体裁都有自己的特点,掌握它们的特点对我们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如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其语言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一般每篇童话都揭示相应的道理。在阅读了《巨人的花园》后,我们根据大脑中积累的童话知识就可以确定这是一篇童话,它除了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外,还运用了对比的

  方法。课文通过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态度、感觉的对比,让我们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四、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培养发散思维

  著名教育家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发散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的一切的。”从语文教学方面看,比较法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方法。比较可以使学生在学新课时联系旧课,实现学习过程正迁移,收到开阔视野、启发思路的效果。如《小英雄雨来》和《少年闰土》,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后,不难发现,二者体裁都是小说,但可以跨跃时空,反映不同的主题。前者反映抗日战争时期,表现的是抗日根据地的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而后者反映的时代则比前者早,表现的是农村少年闰土知识丰富、聪明能干的品行。又如,四年级的《颐和园》和《游金华双龙洞》,进行比较阅读发现,它们都是游记,都采用了游览的顺序。但《颐和园》的游览顺序体现在课文的主体部分,不包括首段和尾段。首段总述颐和园的美丽,尾段与首段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而《游金华双龙洞》首段写游览的时间、地点,尾段写出洞。通过比较阅读可以温故而知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五、加强基本功训练

  从小学一、二年级就有了简单的阅读题,做题的成功率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信心。针对每个阶段出现的题型,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练习,按部就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纵观小学阅读理解题型一般是字音、字形、字义、修辞方法、写作顺序、填写恰当的词语或关联词、总结人物的性格特点、概括内容、针对文中的人或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等等。对字音、字形和字义,要多读、多记、多写,必要时还要借助字典、词典,加强学生的积累运用;对修辞方法和写作顺序,让学生记住它们的类型及特点,以便从大脑中提取相应的信息;填写恰当的词语或关联词时,必须理解语言环境,看是否与上下文一致;总结人物的性格特点、概括内容、针对文中的人或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等,必须以文为本,边读边思考,寻找相应的词语、句子,以便形成正确的答案。

  六、认真备课,加强自身语文修养

  教师的语文修养和上课前的充分准备,是教师上好一节成功课的关键。它可以使课堂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老师产生敬佩之情等,从而使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学生因有兴趣才愿意学习语文,才会提高阅读能力。

  总之,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是这个过程的主体,他们应该不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使自己的阅读能力逐步提高。因小学生年龄小,主动性差,教师要引导他们有计划、有目的地提高阅读能力,用这些方法既巩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功,也为以后进一步学好语文,提高读写能力,奠定了扎实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汪潮:《语言文字训练的理论与实践》,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王深根:《课堂教学艺术精品集》,宁波,宁波出版社,1999年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