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探讨

【作者】 李 英 唐仕贵

【机构】 江西省龙南中学



【正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新课标理念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师义不容辞的历史重任。而物理学研究的是:力、光、电、热、声、磁等的自然现象,目的是找出这些自然现象的发展变化规律,研究怎样利用它们来为人类服务。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要充分利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学生的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主要渠道。下面从探究式教学方法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营造良好氛围,激发探究动机,启迪创新意识。

  乌中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扼杀学生探究真理的愿望。”可见兴趣是课堂教学中推动学生探究知识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以教材为载体,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利用趣味性去点燃学生探究的热情,使学生尽快进入一种好奇、渴盼、急不可待的境界,从而促进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知识的活动中,这样的思维才是活跃的、开拓的、行为才是主动的。如:在探究运动的相对性时,我们常借用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配之以图,来巧用情景诱发创新思维。不仅直观、生动、形象化,而且在判断和推理的思维过程中能引发学生身临其境,爱我河山,美好向往的艺术情怀,大大增强和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还可以在平时的教学当中注意与实践结合,与“热点的时事”相联系,创设一些与实际紧密联系的问题。

  二、鼓励质疑求异,提出探究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倡导质疑与求异是新课标下学习方法改革的一个重点。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有疑问才能促进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在教学中,教师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出疑问,这也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如:在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中,对物体下落快慢的探究中,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和经验得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而伽利略提出,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一样快。这就启发学生产生疑问,提出问题: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哪个下落快?从而对问题作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来加以验证。同时,让学生学习伽利略敢于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他通过实验和数学方法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的错误观点,从而揭示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同时,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教会学生怎样质疑,作为教师必须在教学中从实际出发,采用适当例子作引子,让学生带着问题学,随着问题加深而深入学习。总之,科学创见始于提问,没有提问是不会有所创新的。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习惯,以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三、创造条件解惑释疑,放手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手脑结合,是创新教育开始”,“手脑双全,是创新教育的目的”,脑和手是必须紧密联系的,其联系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创新能力的水平,而我们的实验本身就是促进手脑联系的桥梁。实践证明,指导学生进行设计性实验的训练是促进学生手脑紧密联系的一项有效措施。设计性实验力求使学生感到有探索价值和设计必要,能引起学生兴趣,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教师要尽量创设条件,让学生亲自参加观察和实验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选择和提供一定数量和一定性能的材料为学生顺利开展探究活动提供物质保证。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产生不同探究思路的材料。比如:实验桌上备有的器材:铁架台、秒表、刻度尺、小球、斜槽、长约2m的光滑平糟(侧面有刻度)、重锤线、白纸和复写纸等,请在这些器材中选择一些器材设计一种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g的实验。用这些器材设计的测定重力加速度g的实验装置较多,但大多数学生力图把所有的器材用完,也有一小部分同学的思维很灵活,他们选择重锤线作单摆,用秒表测单摆的周期,用刻度尺测长摆,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就可以算出当地重力加速度了。这样在实践中认识重力加速度,不但发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主动学习,拓宽视野,提高创新能力。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时代,一个人对信息能否掌握直接影响到这个人能否发展,也直接影响到一个人能否创新,能否成功。在物理教学中,不仅仅是直接灌输给学生某些知识,而是给学生一个话题,调动他们自己去看书、查资料、甚至写论文,这样可以逐步培养他们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从一大堆信息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开阔思路,利于创新。比如,在学习《人造地球卫星 宇宙速度》这一节的时候,教师首先在前一周就给学生布置下一个任务,让学生去查找一些关于人造地球卫星的知识,并把它们归类。任务布置下以后,同学们教积极的去查找资料,有的去图书馆,有的求助于网络,总之想尽了一切办法,结果课上讨论时,同学们积极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甚至有些知识连老师都不知道,这样既使学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又学到了一些知识,还引发了他们的兴趣,又为下一个新问题的探究,奠定了创新能力的基础,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摆脱传统的思维方式,敢于超出自我,针对一个问题,从多侧面,多角度去思考,提出多种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用探究式综合教学法,即“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与处理数据→总结归纳”。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这才是我们高中物理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凌瑞初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 

  2.顾香娟 《试论自然科学课程与创新教育》 物理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