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如何面对中学数学新课改
【作者】 赵 刚
【机构】 新疆石河子总场第一中学
【摘要】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如何有效的搞好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关键词】新课改;思想观念;反思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如何促进自己专业的发展,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对广大教师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对我们青年教师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在从事课改教学中也尝试着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
在当前的新课改中,认真学好新课程标准,转变思想观念是第一位的事,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更应该尽快投入到课改行列中,脱离以往陈旧的教学观念,让自己尽快融入于学生中,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
教师必须注重加强教学的情感性设计,实现课堂教学民主化,建立平等、宽容、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学而言,交往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张扬,创造性得到释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角色定位的转移,是自己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实现自我的过程。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赏识、期待和鼓励是学生成长的最好动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勇于标新立异,给学生展示自我、探索创新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充分发展。但要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要想让学生走进数学世界,就要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教学任务要靠教学过程来完成,实现短时、高效的教学效果,关键是要优化教学过程,要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必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形成以教导学、以教促学的局面。
1、动手实践,验证猜想
“眼看百遍,不如手动一遍”。实践出真知,人类的智力成果无一不来源于实践,源于生活,然后加上智力转化而高于生活。实践能调动学生多方面感官参与,也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途径。因此我们教学时是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得出猜想的。
2、小组合作,证明猜想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引导学生大胆猜想质疑,调动学生直觉思维去推测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猜想不是空想,而是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对未来的发展作出一种推测,其前提是要敢想。如在讲解三角形正弦定理时我是让学生合作交流进行猜想三角形的角与所对的边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学生们激情高涨,展开了讨论,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从而学生也积极乐学,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点燃猜想的火花,创造成功地兴感。“教学艺术不在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我相信只要长此这样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定能得到发展。总之,在使用课改教材时,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考虑怎样才能发扬民主、强化训练意识,在具体教学环节安排上,多一些引导、点拨,让学生主动探寻知识规律。
二、教师要经常反思教学
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每一位教师都将经历一个反思和创造的过程,我们要乐于反思,勤于反思,不断提高反思的能力,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质疑是人的思维走向深刻的开始,人们认识事物初始只是以领会接受为主,而要真正理解其内在价值,则需要不断质疑才会有新的发现。不管是对教学内容,还是对教学方法;不管是对“双基”,还是对“三维”课程目标,我们建议教师要进行这样的反思:“这样做对吗?”“这样合理吗?”“这是最佳的方案吗?”“这是否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有质疑才会有发现,有发现才会有努力,有努力才会有发展,有发展才会有成功。
人们常常是通过找到某一事物的对立面的特征,来发现这一事物的本质属性。过去的经历对我们来说虽不可逆,但我们可以通过反思它的对立面,来坚定我们今后面对类似经历的态度。例如:听了名师的课,你觉得你的课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不足,今后如何改进;学习报刊的文章后,有什么收获,这些经验我为什么没想到呢?这样反思并非“马后炮”,它暗示着我们下一次遇到类似情况时怎样去想,去做。
教师每上完一节课都应及时写好教后记,把学生的见解、学生作业等情况记录下来,作为今后教学参考的第一手借鉴资料,把自己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失败的教训记载下来,日后进行归类,整理总结,日积月累,就会使自己的教育理论不断升华,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