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农村高中贫困生的心理危机及解决方案探析

【作者】 陆东昂

【机构】 广西百色市教育局

【摘要】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及高考升学、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一些农村高中贫困生不堪经济压力和心理重负,表现出学习动机低落,过敏、紧张、焦虑、情绪不稳定以及自责、孤独、自卑等“心理危机”,并导致学业不良、行为偏差等。近年来,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和全社会都在关注和帮助农村高中贫困生,但关注和帮助主要集中在经济层面。贫困生问题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不能只孤立地从经济上对其进行帮助。对于贫困生来说,经济资助重要,精神资助更重要,这就需要学校及社会用正确的方式来关爱贫困生,引导他们走出误区,让他们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关键词】农村高中;贫困生;心理危机;解决方案
【正文】

      

      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广西学生资助研究专项课题《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贫穷困生心理研究》(2013ZZ043

      一、农村高中贫困生“心理危机”现状

  目前,我市有102.4万贫困人口;有22所普通高中,有高中在校生58633人;全市已建成14所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22所高中,只有5所高中在市区,其余全在县区。近些年来,随着农村高中在校生数量的增加,贫困生的绝对数也在加大。贫困生多来自农村,进入高中后,伴随着社会分层,生活在同一个宿舍内的几个学生之间可能就有很大的贫富差距。这种落差会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特别是近年来,由于资源配置等因素,城乡教育差距在不断扩大,为了跳出农门,部分农家子弟和农村学校的眼睛只盯着学习成绩,而且受制于经济条件,一些乡村中小学根本谈不上培养学生特长,导致学生综合素质较差,个性缺乏充分发展,除了学习之外,其他方面的能力都较弱。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及高考升学、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一些贫困生不堪经济压力和心理重负,表现出学习动机低落,过敏、紧张、焦虑、情绪不稳定以及自责、孤独、自卑等“心理危机”,并导致学业不良和行为偏差等。近年来,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和全社会都在关注和帮助贫困生,加大对农村高中贫困生的物质帮助,但关注和帮助主要集中在经济层面。贫困生问题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孤立地从经济上进行帮助显然无法根本解决问题。对于贫困生来说,经济资助重要,精神资助更重要。这就需要学校及社会用正确方式来关爱贫困生,引导他们走出误区。农村高中扶助贫困生,除了物质之外,还要给予心灵慰籍和心理调剂、指导。

  二、农村高中贫困生“心理危机”表现

  经过走访、调研和观察,我市农村高中贫困生“心理危机”主要有以下症状:

  (一)自卑心理。贫困生的自卑心理主要源于家庭经济贫困。家庭环境好的同学,生活无忧,吃好穿好,还有零用钱,这使贫穷生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家境富裕同学阔绰的表现使贫困生从羡慕逐渐走向心理失衡,对学习不感兴趣,并造成性格内向、感情闭锁。面对经济贫困、生活困难的现实,他们常常感到自己不如别人,无能为力,从而丧失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有的选择了逃避、退缩的应对方式,害怕与人尤其是害怕与非贫困生交往,少数贫困生甚至悲观失望,自暴自弃。

  (二)过敏心理。贫困生由于贫困而过分苛求自己,过分看重自身弱点和不足,担心自己被别人否定,生怕自己衣食简陋或行为不当会被其他同学取笑嘲笑。他们过分关注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对周围发生的事太多心、太敏感,总是往对自己不利的地方想,逐渐产生敌意、戒备、怀疑、抵制、偏见等不良心理。

  (三)自责心理。贫困生多数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他们本想静下心来读书,眼前却经常浮现疲劳或患病的亲人种种辛苦劳动的场面,甚至夸张发挥,使自己沉浸在自责和痛苦之中不能自拔。他们认为应该以最优异的成绩回报家人却又无法集中精力,晚上失眠难寝,白天头昏脑胀,整日生活在自责、自恨、自叹、自怜的焦虑、抑郁情绪之中。

  (四)身体表现。许多贫困生一再压缩生活开支,导致营养不良或有病无钱医治,因低血糖而晕倒的现象时有发生。而由不良心理引起的身体症状表现为抑郁和恐惧综合症。如情绪低落、悲观绝望。不少人有睡眠障碍,食欲不振。每逢大型考试因为焦虑恐惧表现尤为突出:心跳加快、全身冷汗、头晕目眩、手足无措、彻夜失眠等。个别贫困生甚至觉得社会对自己不公平,活着太累,产生“不如死了好”的可怕想法。

  三、农村高中贫困生“心理危机”产生原因

  (一)个体认知水平低。不少贫困生兴趣狭窄,知识经验有限,对家庭贫困缺乏辨证认识,对自己的期望值估计过高,经历挫折后又不能正确归因,面对现实生活经验和道德价值观念的冲突,常感到无所适从,易产生偏激、狭隘、自卑、猜疑、冲动等心理问题。

  (二)生活经济压力大。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很多贫困生每天生活费不足十元,个别特困生甚至一学期都很难吃到肉菜。一些贫困生不堪生活上的经济压力和身体上的营养不良带来的双重压力,心理上承受着难言的压抑和痛苦,不少同学滋生了焦虑、苦闷、无助等不良心理,甚至怨恨自己无能,是家长的负担、家庭的累赘。

  (三)家长期望值过高。贫困生家长因为家境贫寒,一方面自责心理较重,另一方面则对孩子期望值过高,他们经常给孩子施压,或唠叨、斥责;或打骂、惩罚。致使不少学生都害怕放假回家,以免去背负父母沉甸甸的“期望”,并因此产生了自责、过敏、焦虑、恐惧、怯懦、攻击、孤僻等心理问题,不少学生因害怕家长责骂而自我封闭,孤影自怜。

  (四)学业负担过重。激烈的升学竞争造成了贫困生过度疲劳与焦虑;教师“恨铁不成钢”及用简单粗暴方式对待学生使师生关系紧张;师生间缺乏沟通,导致贫困生心理困扰无处倾诉;非贫困生的消费行为给他们带来了不良剌激。等等这些,长期积累酿成农村高中贫困生心理问题。

  四、解决农村高中贫困生“心理危机”方案

  (一)组织班级活动强化团体辅导

  1.开设心理课程。心理课可以使用自编校本教材,高一侧重正确认识自我、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等主题,高二、高三侧重正确应对挫折等主题。课前强调教师集体备课,反复研讨,课上强调学生的参与、自我教育和自主活动,课堂形式和内容丰富多样。

  2.组织团队活动。班主任或班委定期发放心理自助手册,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学,逐步掌握一些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学会自我调节的方法。同时,适当开展班级主题活动,如在高一年级开设以“如何与朋友交往”为主题的班级活动,通过角色扮演、自由讨论、情景模拟等,让学生了解获得友谊的条件,并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和方法。

  (二)注重学科教学渗透健康教育

  1.重要性。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可见,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学生健全人格所采取的各种积极措施。

  2.需要把握的度。在课程的编制、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既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既要考虑到知识的传授,又要考虑到学生各种心理品质的发展。针对目前情况,在数理化等学科上切忌俯深、偏难;在文史政等学科上,切忌唱高调,一味强调道德信仰,忽视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在教学方法方面,要根据学科内容的需要,采用多种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下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防止疲劳和厌学情绪的发生。在教学目标上,要根据学生发展的年龄特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在评估学生学习成绩方面,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重视形成性评价,不要将考试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惟一标准,防止考试焦虑的发生。

  (三)定期开展培训构建辅导网络

  1.强化家庭辅导。家庭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诸多误区,可开办家长学校或对家长进行必要的培训,请心理辅导专家为家长开设心理专题讲座,发放心理辅导读本,结合家访、家长间相互介绍亲子经验,转变家长教育观念,提高家长自身素质,改善亲子教育方法,沟通学校与家庭的关系,构建学校家庭协助教育网络。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定期聘请心理专家来校为广大师生进行现场讲座和咨询,为学校心理教育工作指明方向,并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四)搭建咨询平台开展跟踪辅导

  1.设立心理信箱。各高中学校可设立心理信箱,为学生提供“心语倾诉”的场所。根据来信内容,梳理分类,将共性问题通过团体辅导的方式进行解决,对个性问题安排心理辅导老师一一回复。

  2.开展咨询与个别辅导。各高中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安排咨询人员,规定咨询时间、制度,接纳或主动发展咨询对象,建立咨询关系。根据咨询程序设计心理咨询个人资料卡、心理问题分析诊断卡、心理问题干预矫治卡、效果评价卡,按跟踪辅导的不同时期分别填写,最后汇集成《心理咨询案例》。

  (五)灌输榜样教育注重品质培养

  1.进行榜样灌输。贫困可能与生俱来,但绝不是一成不变。生活上的贫困不意味着心理和志向上的贫困。各高中学校可通过举办贫困生成长经历报告会、座谈会、书信交流、优秀贫困生经验交流,以及一些名人从贫困走向成功的事例,教育帮助贫困生端正生活态度,激发学习动因。

  2.加强品质教育。老师和同学的关怀帮助对消除贫困生心理障碍至关重要,但这些关怀和帮助只是打开贫困生封闭心扉的外力,真正远离、摆脱心理疾病的关键还是在个人。必须让贫困学生充分认识到,坚韧的品质是用任何金钱也买不来的。穷,不是自身的弱点,也不是缺点。一个人要成才不仅要在文化知识、科学技术上成才,更要成为人格健全、富于理想、勇于创新的人才。

  贫困是把双刃剑,既可以锻炼人的意志,使人自强不息、坚韧不拔;也可以诱发心理问题,使人产生自卑、多疑、焦虑、孤僻等心理障碍。由于心理问题是隐性的,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长久淤积之后会引发行为问题,轻则影响心理健康,重则人性扭曲,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关注农村高中贫困生心理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贫困生心理危机化解》

  [2]《贫困生心理危机干预及对策》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