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谈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作者】 帅国态

【机构】 贵州省织金县鸡场苗族彝族乡白泥塘小学

【摘要】在本文中笔者从“要树立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努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三个方面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进行浅论”。
【关键词】创造;能力;培养
【正文】

      一、要树立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过去,人们更多的是在探索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通过长期的研究,越来越金的人们发现创造力除了与智力密切相关也与学生的个性品质密切相关,中等以上的智力水平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绝大多数人都具有创造力发展的前质。

  学生的自尊心,进取心,好胜心,情绪的稳定性及完成任务的坚毅精神等方面的个性品质,在创造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探索欲、挑战性及意志力。对于学生具有创造性思想和行为,即便有错误解,也要加以鼓励和引导。要鼓励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向老师挑战,敢于标新立异,逾越常规。敢于言别人未言,做别人所未做的事。尤其要培养学生具有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够持之以恒地去解决凝难问题,具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教师应注意在提问、讲授、练习等各个环节中,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够创造性地答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只要才有可能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想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意愿和态度。创新意识强的人总能够从不同寻常的独特视角来研究问题,产生出强烈的创新欲望和勇气。创新意识来自于问题的技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

  如果让学生自己去做,就必然出现学生经常不用教师讲的或课本上出现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问题的现象。而且正确和错误都有可能出现,正确时,说明学生能够理解基本的原理,出错时,说明学生不满足于依葫芦画瓢,也说明学生具有创新精神。

  在一常计算数字课中,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6.5×24+18×3.5。在研究计算方法时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应该先做乘法再做加法但有一位学生提出能不能用(6.5+3.5)×(24+18)进行计算,很显然这个学生错误地使用了乘法分配律。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怎样做呢?有经验的教师并不急于否定学生,而是道先表杨学生这种大胆的设想肯有创意性,再提出否定存在的问题,有无解决的方法?这样激发了学生的研究意识,从而通过研究发现了多种较新颖独特的计算方法:

  (1)原因6.5×18+6.5×6+18×3.5=18×(6.5+3.5+6.5×6;(2)原式=6.5×24+3.5×243.5×6=24×(6.5+3.5)—3.5×6;………这样不仅鼓励了学生最初萌发创新意识,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创新的欲望。因此。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应鼓励,启发和诱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设想,这样才能够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三、努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若能对数学教材巧安排,对问题巧妙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景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是非常有益的。

  在数学教学中,应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充分暴露知识形成的过程,促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数学解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主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广泛联想,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激活他们的灵感,解题后让学生进行反思引申,鼓励学生积极求异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四、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

  创造动机是直接激励和推动学生去从事创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创造动机可以来自于学生的外在动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可以相互较化。对于小学生来说,外在动机有更加直接的激励作用。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分怪调动不同类型学生的创造动机。开展合作学习,发挥不同类型学生的特长,使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这也是极为重要的。还是在包装设计一课中,有的学生思维的创新意识极强,但动手能力极差,有的学生手很巧,但缺乏创新精神,因此,利用分小组合作的方法采用优劣互助,同样可以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创作动机。

  综上所述,数学家教师应在教学中阶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激发学生要地立周恩来同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具有像爱迪生发明一样的坚定信念。培养学生具有敢于求异,勇于创新的气质,又怕困难和挫折的顽强意志和良好的人格特征,以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的创造力能绽放鲜艳夺目的异彩,我们教师才心花怒放!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吴文侃,《比较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张奠宙,李士,《数学教育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