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中国大陆和香港初中和小学英语课程文件对比分析
【作者】 张天凝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大陆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香港实行九年强制教育、十二年免费教育,两地同根同祖,英语教育成果却差别较大。本文以大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标准》)和香港《英语语言教育关键学习领域课程指引(2002年版)》(《指引》)为研究对象,归纳概括彼此的异同点,并对我国义务阶段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个人建议。【关键词】大陆;香港;课程文件
一、课程定位对比
大陆的课程定位在前言中的课程性质中有所体现。香港的课程定位在第一章介绍中的英语教育关键学习领域在学校课程中的地位中进行说明。
1.1相同点
(1) 两地均以学习者为本。《标准》中“帮助”、“有利于”、“增进”等字眼都是从学习者出发,为提高学习者的英语素质着想。《指引》中将英语教育明确列为学习者的权利,是为了学习者更好的生活和发展。学习者的主体思想在《标准》和《指引》中都得到了体现。
(2) 两地均重视文化意识的培养。《标准》中明确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人才不可或缺的一项,是开设英语课程的愿景之一。《指引》则要通过英语教育使得学习者能够以英语为媒介拓展对其他文化的知识和经验。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是英语本身,而是要成为跨文化的人。
(3) 两地均注意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英语的重要性主要在于其国际通用语的地位。《标准》中的“三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简明扼要地表明了英语这一国际通用语的地位。《指引》中用“瞬息万变”、“极具挑战”、“知识经济”这样的字眼以彰显目前国际视野的重要性。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两地均注意到授人以英语知识不如授人以国际视野。
1.2不同点
(1)大陆具有民族主义元素,而香港没有。《标准》中,学习英语有利于学生“传播中国文化”,而《指引》中却没有类似表述,这与其自由贸易港的身份不无关系。
(2)大陆兼具英语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而香港只注重其工具性。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性语言,其工具性自不必说。《标准》从国家层面出发,关注综合人文素养,从个人层面来看对青少年的未来发展亦有重要意义,也就是“软实力”。《指引》更多关注学习者的“硬实力”,即英语水平、智力发展等。
二、 课程内容
大陆《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分级标准分为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意识五个维度。香港《指引》小一至中三的课程内容下设人际、知识、经验三个维度,同时联结九大通用技能(合作、交流、创造力、批判思维、信息技术、算数、解决问题、自我管理、研究)和价值观与态度。
2.1相同点
(1)两地都涉及到了语言知识、情感态度两项内容。语言知识是英语学习的核心内容,其重要性众所周知,而端正的情感态度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反过来会促进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吸收。
(2)两地都注意引导学生综合发展。学习英语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更是用英语进行交流、用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的思维进行思考,让学习者变成“跨文化的人”。两地除了语言知识和情感态度,还注意培养学生应该具备的其他素质,例如《标准》中的文化意识、《指引》中的九大通用技能等。
2.2 不同点
(1)《标准》中有为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而制定的四大学习策略: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略,而《指引》中没有。学习策略是对学习过程的安排。《指引》赋予了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性和更加灵活的学习环境。
(2)香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标准》虽在总目标中提出要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却只停留在课堂层面的听说读写上,对于真正的交际能力涉及较少。《指引》则在课程结构中专门列有人际一项,与知识平行,作用等效,这充分说明了香港教育局对学生交际能力的重视。
三、 实施建议
《标准》的第四部分为实施建议,包含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和课程资源与利用建议。《指引》的第四、五、六章分别为学与教、评价、学与教的资源,与《标准》中的实施建议有较强的对应关系。
3.1 教学建议
3.1.1 相同点
(1)两地均兼顾全体学生的发展。大陆《标准》教学建议的第一条便是面向全体学生,不允许任何一个学生掉队。香港《指引》也表明要适合学生的多样性,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课程计划、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
(2)地均注重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大陆《标准》要求老师不仅要为学生奠定英语基础,更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要注重课堂上的学习,也要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香港《指引》用五大指导原则(道德和公民教育原则、智力发展原则、社区服务原则、生理发育和美学发展原则、工作经验原则)指引教师的教学实践,并结合不同的教学方法、兼顾学生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3.2.2 不同点
(1)香港比大陆操作性更强。《标准》中有八条教学建议,但表述诸如“奠定基础”、“培养能力”等,较为笼统,在具体指导教学实践方面稍有欠缺。《指引》上有指导原则,下有教学方法加以引导,并具体细化,另外还明确要照顾到不同程度学生,操作性更强。
(2)《标准》条理更清楚,而《指引》系统性更强。《标准》的八条教学建议大致遵循由初级基础到高级能力、由课内到课外、由学生需要到教师需要的顺序,条理清晰。《指引》中的学与教一章下设指导原则、教学方法和适合学生多样性三节,并分别下列小条,小条下又下列小条,多角度、多层面呈现对教师的要求,非常系统。
3.2 教学评价
3.2.1 相同点
(1)两地均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是双方都鼓励使用的课程评价方法,在过程中较多运用形成性评价以管控和促进学习的过程,在一定学时之后采取终结性评价以考察学习成果。
(2)两地均注重课程目标与评价的一致性。《标准》指出,要依据课程目标要求确定评价内容和标准,《指引》中教学评价的指导原则之一便是应该有一个学习目标的合适范围,以限制教学评价。
(3)两地均注重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动力,对小学和初中的学生来说,几乎是唯一动力。《标准》指出,小学的评价应以激励学生学习为主,明确指出评价的作用之一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引》的最后一条指导原则是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应该用来促进理解学习者的进步,进步导致成就感的产生,从而进一步诱发兴趣。
3.2.2 不同点
香港比大陆更细致、操作性更强。《标准》仅列九条教学评价,对理论的指导意义略显单薄。《指引》不仅有对于评价的指导原则,还有具体的评价模式、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以及最后生成报告的指导,对评价活动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3.3 课程资源
3.3.1 相同点
两地均重视教材资源、学校资源和网络资源。《标准》中明确将这三种资源列为应该加以开发与利用的课程资源。而这三项也体现在《指引》中的精品教材和其他学与教的资源、学校里的资源管理和支持课程发展的材料资源中。
3.3.2不同点
(1)大陆提出要开发和利用人的资源,而香港没有。其中,学生资源为重点,教师资源和家长资源也在其列,他们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和知识结构都可以成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而《指引》在这方面并未涉及。
(2)香港提出要开发和利用社区资源,而大陆没有。为了便于全方位的英语学习,香港各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和教育机构等也要做出独特贡献,例如提供最新的信息和职业服务等。而《标准》在这方面并未涉及。
(3)香港的材料资源更丰富。《指引》支持课程发展的材料资源有课程资源库、学与教系列参考文件、报告、电视、数据库、网络等,纷繁多样,方便学习者采用最易获取的资源。而《标准》在这方面仅仅提出了计算机和网络资源,相对单一,增加了获取难度。
四、 建议
(1)加强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标准》课程目标中的五个方面虽然体现了英语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但相对于《指引》来说,工具性还是有所欠缺,尤其是英语交际能力,书面文件中规定力度不够,实际教学效果也不甚理想。英语终究是一门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而不只是躺在课本和试卷上的知识技能。建议进一步加强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借鉴香港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实际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完善教学评价系统。大陆与香港的课程文件在评价部分差别非常大。在大陆,教学评价几乎是小学和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唯一动力,通俗点说就是为了应对考试。相对于《指引》,《标准》在这方面操作性不强,相关篇幅与实际教学中的重视程度不够匹配。建议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系统,给教学评价实践更多操作性强的指导,并在评价建议中加强对实际英语交际能力的考察建议。
(3)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合理开发和积极利用课程资源是有效实施英语课程的重要保证。《标准》在这方面着墨甚少,对教学实践的指导力度不够。建议进一步增强课程资源的多样性,以提高小学生英语入门时的学习兴趣和拓宽初中生打基础时的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