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如何开展小学德育工作
【作者】 高 才次克
【机构】 新疆和静县巴音布鲁克寄宿制学校
【摘要】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公民的启蒙教育,是学校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工作的一个中心环节,因此,抓好小学德育工作刻不容缓。【关键词】渗透德育;合作精神;关键时期;各种途径
各学科教学具有强烈的教育性。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已视为教育改革的热点,成为时代的潮流。因此,小学阶段的德育教学已迫在眉睫。那么,对学生如何进行德育教育才更有成效呢?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粗浅看法。
一、在教学中渗透德育
小学德育的形式和渠道很多,但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新的课程标准也进一步明确规定各学科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因此,笔者在所担任的音乐教学中,将音乐教学与小学生品德教育相结合,在完成音乐教学目的的基础上,力求渗透德育教育。例如:学习《升国旗》歌曲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我问:“孩子们,你们是不是想亲眼看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下面老师领你们到天安门广场观看隆重的升旗仪式吧。”孩子们看到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肃然起敬,仿佛亲身体验到了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这样激起了每个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更好地理解了歌曲内在的涵义,无形中也受到了情感的陶冶,进而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效果。
二、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德育
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把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萌发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如:有一名学生不小心把铅笔掉在地上。他身后的学生发现地上的铅笔不但没给他检起来,相反出去时用脚把铅笔踢到了一边。针对此事开展了以《同学之间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为题的主题教育。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展开了讨论。在讨论中同学们真正体会到帮助别人的乐趣。从此以后班级风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扶起跌倒的同学,帮助他人拿物品的同学,借给学习用品的同学,等等。
三、在游戏中渗透德育
游戏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所以,以游戏为切入口,把德育目标渗透在具体的游戏情节中。如:在进行少先队活动时,我校组织了拔河游戏。游戏之前,我问同学们:“我们怎样做才能赢对方呢?”同学们说:“一起用力”“大家配合”“努力坚持”“脚相互顶着”,等等。通过这样的引导和交流,学生不仅掌握了技巧,还懂得了团结力量大,坚持才能胜利的道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责任意思,还培养了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
四、在劳动中渗透德育
劳动是德育的逻辑起点。劳动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思想和道德品质。“以劳育德”是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劳动技术课的长期教学中形成的重要理念和经验结晶。人的许多优秀品质是在劳动中形成的。劳动能培养孩子勤快、主动的工作态度,还能培养孩子吃苦耐劳、自强独立的生活能力和进取精神。我们是乡镇学校,因此利用农村的有利条件,让学生从家带一些苞米籽、黄豆籽、蒜籽等,老师手把着手教会下种的方法,并让学生自己浇水,养大。孩子们看到自己种的种子出土、发芽、长大,都感到万分欣喜。有的学生经常去看看自己种的苞米、黄豆、蒜,还有的学生经常自己浇水。通过此类的劳动实践培养了小朋友从小爱劳动、会劳动、能劳动的高贵品质。
五、在活动中渗透德育
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为德育渗透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我利用学校举行的重大节日活动,力求推动德育活动的开展。比如:迎10月13日中国少先队建队日,以“祖国在发展,我在成长”的题目开展了主题活动。全校学生共同感受建队的盛况,回顾革命历史,想起无数先烈的业绩,每一块红领巾都是用鲜血染成,每一位学生都能沐浴到党的阳光。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懂得好好珍惜。他们决心今后好好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为国家有用人才。从而取得了事半功倍的德育教育。
六、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1、在教学中开展有关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的讨论。
课堂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每一门学科都有其可挖掘的德育因素,就拿语文学科来说,在教材中有许多含有行为习惯、以及思想品质等德育素材的课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课堂教育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目前,小学生所使用的语文教材为语文与思想品德合科教学,这就要求将语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融为一体。在如数学的计算教学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优良习惯;体育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信心与勇气。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在课文学习的同时受到道德的熏陶,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有关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的讨论,从而提高自身认识。
2、结合自身进行比较,提高小学生的德育意识。
小学生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是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低年级小学生的理解往往是肤浅的、表面的,具体性很大,概括水平很差。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实践。如在教学《棉鞋里的阳光》时我引导学生学习小主人翁也为家人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学习《失物招领》一文时让学生找找自己平时有没有也丢什么,课后找回这些东西,并提醒他们以后别丢了
这样既明理,又导行,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比较,确立明确的导行目标,构建课堂多维交往结构,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就可以满足小小学生交流的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产生德育效能。教师可以在设置道德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纵向比较:看自己是否比以前进步,或者横向比较:看别的做得好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自己是不是和别人做得一样好,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品德。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做人。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人的品德影响着他的一生,陪伴人的一生,而青少年期,是一个人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我们要运用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途径和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其身心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品德基础,为他的步入社会,创造美好生活构建坚实平台。
参考文献:
[1]姜润祥;运用多种形式 推进德育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S1期
[2]王福燕;成全;教学生“学会做人”是德育工作的首要目标[J];中国体卫艺教育论坛;2007年06期
[3]王建鹏;细节成就完美德育[J];中国德育;2008年06期
[4]唐岩立;德育工作适应课改策略之我见[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09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