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
【作者】 罗 旭
【机构】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新平二小
【摘要】导入教学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一个好的导入设计,能使这堂课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更为重要的是,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并创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从语言导入、听故事导入法、歌曲导入法、复习导入法、实验演示导入法和综合导入法这几种方法来谈自己是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新课导入。【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一个好的导入是打开学生求知大门的钥匙,更是架起教学目标认知领域与情感领域的金桥。好的开场白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心入其境,让文中所写景和事,人和物,情和感猛烈叩击学生心扉,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让学生跨越时空,激发兴趣,丰富想象,激活思维,受到情感熏陶。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在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法。
一、情感丰富的语言导入
情感是语文教学中的灵魂,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没有情感的教学就等于没有明媚的春光,或如荒漠戈壁一样,孤寂,没有生气。一定的情境产生一定的情感,教学者动情,学习者方能动容。
我在教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时,开场白是这样的:“花儿是美丽的。素雅淡洁的春兰,千姿百态的秋菊,国色天香的牡丹,热烈如火的山茶……曾经使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之倾倒。我们要学会用诗人的眼睛去欣赏花儿的美丽,陶冶自己美好的情操。但同时我们也要学会用科学家的眼睛去认识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这篇课文将告诉我们,用科学家的眼睛去看美丽的花儿,将会发现一个多么丰富的世界,它也许比诗人所描绘的那个现象的世界更加使人流连忘返”。不难想象,学生听了这一生动的情感丰富的启发性语言后,就会急切地想知道:用科学家的眼睛去看美丽的花儿,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什么五彩缤纷。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动地进入到较高的课堂学习境界。
二、听故事导入
上《哪吒闹海》时,我先给学生们讲了哪吒出生的故事:从一个肉球中诞生,哪吒一出生就力大无穷,所以被女娲选中作为人间与邪恶力量抗衡的正义化身,并被授予了两个宝物:混天绫和乾坤圈。由此引入课文,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
三、悦耳动听的歌曲导入
列宁说:“教学是枯燥的,但也可以成为美妙动听的音乐。”而我们今天生活中有无数美妙动听的音乐,我们为何不顺手拈来呢?作为音乐的表现形式之一,歌曲更是学生的最爱。歌曲的旋律很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又很能活跃课堂气氛,预设情境。学生喜欢听歌,唱歌,尤其是流行的、通俗的,如能将课堂优化和流行歌曲结合起来,何乐而不为呢?借助于与课文内容联系紧密的歌曲导入,方法灵活多变,利于调动学生情绪,并能克服紧张心理,活跃课堂气氛。
四、温故知新的复习导入
指教师依据温故知新的教学原则由已知向未知引渡,架设攀登新知识高峰的梯子,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的导入方式。这种设计方式,通过复习旧知识,拓宽旧知识,使学生联想到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因此,在具体导课时教师要善于联系和利用旧知识,把新旧知识加以比较,找出异同,以此作为导课的切入点,设计导语,引出新知识。
五、实验演示导入
上《乌鸦喝水》时,我先出示自制的教具“乌鸦”与装着半瓶水的小口瓶,依照课文内容一边演示,一边述说:“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突然,它看见了一个装着站瓶水的小口瓶,连忙跑过去想喝水,但是瓶口太小了,乌鸦喝不到水,怎么办呢?后来乌鸦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办法吗?我们一起来学习《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就知道了。”通过这样的演示实验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六、综合几种导入法的导入
在讲古诗《望庐山瀑布》时,我把提问导入与看图导入接合起来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同学们,我们祖国有着灿烂的文化,在祖国的文化史上有许多璀灿的星星,至今还在闪烁耀眼的光芒。李白是其中最亮的一颗,称为“诗仙”,在文学史上占有辉煌的地位。(出示李白的头像)他的诗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咱们班上有不少同学会背古诗,今天谁能大胆地把李白写的古诗背下来呢?
(2)大家知道李白的诗还真多呀!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呢?
(3)揭题:李白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二十六岁起就远离家乡,起遍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4)齐读课题,谁来讲题目的意思?什么是瀑布?谁见过?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5)让我们来看看庐山的瀑布。(看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
(6)教师解说: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远远看去,瀑布挂在山的前边,那水是从很高的山峰上,很急地泻下来,仿佛是银河从高天上落下来了。壮观的瀑布不仅给诗仙李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他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千古留传的——《望庐山瀑布》。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导课是一门艺术,它既是一种教育机智的运用,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它没有固定的模式,除了上述几种以外,还可以列举出很多种。但是无论那种方法,它的作用只有一个,即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去动用自己的各种感官获得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技能,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是一个整体,导课只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序幕。导课是为新课教学服务的,教师既要重视导课,又要重视新课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的导课真正具有艺术性、效益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