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议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艺术
【作者】 龙 雯
【机构】 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长兴中学
【摘要】历史课堂教学要讲究一定的艺术,没有艺术性的课堂教学,是枯燥无味的教学,既不能吸引学生,也不会让课堂活跃,课堂只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之中。高中历史课堂采用艺术教学,采用有声有色的教学,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词】教材;结构;语言;点睛
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应该是课文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统一,是历史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结合。
首先,历史教学要突出形象性与情感性的特点。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16-18岁左右的青少年。历史课堂上,他们愿意听,乐于记形象性强的人物事迹和故事。教师授课时就应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因势利导。讲历史事件,要力求渲染气氛,要讲得有声有色,要把简单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具体的场面,讲历史人物,则应突出人物鲜明而富有特色的个性。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鲜明、突出。像这样有声有色的叙述,学生怎么不受到强烈的感染呢?
其次,历史课堂教学要注意关联,讲清发展,突出结构,理清条理。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讲清块状的知识点外,还要注意纵向(或横向)的联系,突出关联,讲出“发展”来。所谓关联,应该有三个方面:1、两堂历史课之间的关联。2、一堂课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3、历史与现实的关联。前两点参教上多有说明,而后一种联系,教师一般一够重视。如:目前国内外重大新闻。古今中外科学文化知识等,都可作为联系课文的好材料。如讲《明治维新》可从日本向西方学习获得巨大社会进步的事实,联系日本在奴隶社会未向中国随唐学习,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历史,使学生了解;一个民族进步与发展,除了要有一定的历史条件外,还需要有开放的胸怀,学习外国一切有利于自己的先进东西,从而提高学生对当前改革开放的认识。这样联系,接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学生听来饶有兴趣,易于接受,思想觉悟、认识能力相应也随之而得到了提高。
再其次,要有较好的课堂检测形式。
不少历史课缺乏检测,即使检测,也是一背了事。事实上,好的课堂检测对课堂教学有补充、深化作用。在实践中,笔者尝试了两种形式的检测:一种是巧妙利用板书,检测基础知识。在板书时,教师可对简单而学起来又易错的地方,以填空题的形式列出,让学生练习。另一种是设问答疑方式。可以采用教师提问题让学生解答,或学生提问题让教师解答的方式进行。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章课文总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一场掠夺性的帝国主义战争”,但学生对具体交战国的参战性质并不能一一区分。笔者就这样提问:“塞尔维亚参战是否也属于非正义性质呢?”大家讨论后统一了认识:塞尔维亚的参战带有反抗侵略的民族解放性质,是正义的、但从交战范围,参战人数来说,影响小,不改变整个战争性质。经过比较,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历史教师如果要把每节历史课都讲好,讲“活”,讲得更加艺术的话。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举重以若轻,把难度大的问题能深入浅出的讲出来,增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知识的密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如何才能做到这点呢?笔者认为必须做以下几个方面:
一、熟练地驾驭教材
首先要宏观把握教材。备课时,把每节课都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去,居高临下地讲述。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通读教材,掌握历史阶段的特征。
其次是微观拓宽教材。中学历史教科书曾被一些史界同仁形象地称为“压缩饼干”。因此,我们在使用教材时,对一些内容必须进行必要的充实和具体化,使之形象生动和更容易理解。
二、严谨的课堂结构
严谨的课堂结构这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要做到这一点,使学生学活历史,笔者认为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课堂气氛“严”与“活”的关系。
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课堂气氛控制能力。良好的课堂气氛应该是既严肃又活跃。做到严中有活,活中有严;严而不死,活而不乱。
(二)培养能力与思想教育、传授知识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中“疑”与“释”的关系。
三、优美的课堂语言
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学的实际效果。正如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王可所说的:“同样的教学方法以,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就可能相差二十倍”。因此,教师必须追求教学语言的艺术美。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你一进教堂,学生就兴奋,就会觉得听你的课是一种艺术享受,这确实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而这种高超的教学艺术则来自教师渊博的知识和对专业课的心理学理解和熟练把握,严自教师的禀赋和气质。教学艺术的美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内在美主要是教师所讲授的教学内容富有科学美,外在美主要指教学表达的形式美。
四、画龙点睛小结
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复习小结。
一节课的小结应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复习归纳本节所讲核心内容,突出重点、难点,并找出便于学生记忆的方法。如讲完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时,可归纳为五个战场、四次会议、三次转折性战役,三个法西斯国家投降。使学生不仅记忆牢固,而且知道本节的关键所在,起更能画龙点睛的作用。二是留下悬念,激发学生反思的余波。一节课的结束不能认为是思维发展过程的完成,恰恰相反,应该是思维进入更高层次循环的开始。因此,在小结中我经常用悬而来决的问题,创设新的情境,给课后学习布下疑阵,以诱发学生渴望知识结论的愿望。
教学是一种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教师应在严谨课堂结构、创设问题情境,开发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历史教育界的有识之士曾呼吁:“我们要凭借有限的四十五分钟,有限的历史内容教会学生无限的历史思想方法和历史以外的各种无限的历史思想方法和历史以外的各种东西。”这教改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中学历史教学奋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