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 李加文
【机构】 四川省南部县花罐初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形成知识、技能和技巧的过程中,在形成某种个性特征、提高每个学生的教育和发展水平方面可能取得的最大成果;师生在一定时间内花费最少的精力,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果。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现结合我多年初中数学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与体会,与同行交流。
一、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创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向老师提问质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心情舒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使之个性得到释放,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搞一言堂,惟我独尊,更不能对学生求全责备、讽刺、挖苦等,否则,就会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追求有效课堂教学成为一纸空文。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创设问题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营造乐学的氛围。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比较多,如动画情境、生活情境、故事情境、挑战性情境、游戏情境、发现情境、实践情境等。这些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情境,可以巧妙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得学生对新知识满怀无比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巧妙捕捉“生活现象”,采集生活中数学实例,在课堂中巧妙地给学生设置疑惑,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在教学“圆”的基本知识后,我就问学生:“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同学们都笑了,很多学生都说:“老师,这是小儿科问题,小学生都能回答是圆形的。”我又问:“那同学们说说,车轮为什么要造成圆形的呢?”同学们笑得更开心了:“如果不造成圆形的,车子行驶时就会忽高忽低,人坐在车上岂不难受死了?”我进一步追问:“那你们能不能用今天所学到的知识来解释一下,为什么造成圆形就不会忽高忽低?”这时,同学们纷纷止住了笑,都不说话了。我立即提示:“其实,我们今天学的数学知识是可用的,能很好解释原因。”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各抒己见,试着用自己所学的圆的知识来进行剖析,气氛十分浓厚。通过讨论、探究,学生结合“圆是指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定点即圆心,定长即半径。”等课本知识,找到了答案。原来如果把车轮做成圆形,车轴安在圆心上,当车轮在地面滚动的时候,车轴与地面的距离,就总是等于车轮半径的长度。因此安装在车轴上的车厢,车厢里坐的人,都十分平稳。同时,把车轮设计成圆形,还能有效减小车轮转动的阻力。这一情境的创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了问题,而且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更进一步加深了对圆的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三、运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国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学生学习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乐学。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也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可以增加3~4倍,甚至有人推出了这样的一个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学习兴趣。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具有直观、集声、像、动画效果于一体的优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需要,适时播放多媒体课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同时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我设计播放教学软件,在大屏幕出现:美丽清晰的地平线上,太阳开始露出了可爱的笑脸。将这一美丽的景物形象地比喻为直线和圆的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悟”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变化示意图。通过这样直观教学,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形成生动有趣的画面,有利于对知识的巩固和加深。特别直观、形象,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很容易记住,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开展学生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即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各小组内的同学之间互相合作、交流,各小组之间互相竞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例如,我在教学《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一课时时,按照上述方法把全班同学分成三组,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让每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观察、分析、总结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且要求每组的小组长建立明确的责任制,保证每位组员都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然后,每组推选出一个代表到讲台上当小老师讲课,汇报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体验一下当老师的感觉。之后,我还会对小老师们的讲课和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之处。最后,评选出好的学习小组。刚开始时,学生们个个都比较胆小,没有人愿意上讲台去讲。但是当他们后来发现自己的讲课获得了老师和全班同学的肯定时,都变得喜欢上讲台,都争着为本小组争得荣誉而上讲台回报学习过程和结果了,他们真正成了数学课堂的“主人翁”。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同时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策略制定的重心。我们初中数学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不断加强新课程理论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的探索,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认真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根据自身教学经验,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多种策略,实施综合教学,从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