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

【作者】 张维萍

【机构】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第十小学



【正文】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和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迫使课堂教学不断改革,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新课改的重要一环。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下面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自主探索——把权力让给孩子

  课堂教学是学生生命活力焕发、生命价值不断体现的生活过程。在新课改中,学生在自主的学习,理解,感悟中获得独特的感受,这极大地满足了学生自身的需求。新教材要求教师关注儿童已有经验和兴趣特点,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让学生学得自由和愉悦。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将所要学习的内容贯穿于学生喜爱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学习。

  1.妙导巧引,激发兴趣

  所谓“万事开头难”,开好了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巧妙的导入方法,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探求新知的兴趣,学生在轻松、愉快、兴趣浓厚的情景中学习,会大大减轻自己的思想压力与心理负担,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老师在开课引入时问:“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个字经常出现,可是在字典里却没有这个字,你能猜出是什么字吗?”同学们猜不出,又想知道的那种急切心情,难以想象会给后面的新课带来怎样的效果,就这样学习兴趣一下就被激发了,从而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这样导课往往能“出奇制胜”,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为整个教学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开展游戏,吸引参与

  游戏,就其本身而言,有着得天独厚的教学优势,为学生们所喜爱,游戏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能吸引全班学生积极主动、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把数学知识“蕴藏”在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

  3.动手操作,培养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度,更有利于激起创造区域的活跃,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己学问的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走向民主——把课堂还给孩子

  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把本该属于孩子的课堂还给孩子。课堂教学永远是课改的主阵地,只有将课改的新思想、新理念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得到每个教师和学生积极的、创造性的参与,才能开出绚丽的花朵,才能使我们在课堂永远充满活动。

  1.改变教学空间,让孩子“随心所欲”

  课堂教学活动是在课堂这一特定环境中进行的,而教学空间对教学的影响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是课堂教学的第一层次要素的条件之一,新课程的改革,也同样给如何转变教学空间提出了问题。为此,我大胆的设想做一些改革。如:移走讲台,建立活动角。

  2.缩短师生距离,让孩子“畅所欲言”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曾言: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就有两个甚至多于两个的思想。如果要让学生真正做到脱离束缚,主动探究,那么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走近学生,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用活泼、幽默的语言与学生展开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讲到将一个正方形通过折剪,变成两个三角形这一环节时,我拿出一张正方形纸,说:“小朋友,现在老师想变一个小魔术给大家看看,你们想看吗?”“想。”学生欢呼道。于是我转身一裁,把一张正方形纸变成两个三角形,故意问:“这个魔术好玩吗?”学生马上抢道:“老师,我们也会。”“哦,真的吗?我可不相信,你们也变给我看看。”于是,学生果然“上当”,每个人都完成了这一过程。我便故意沮丧地说:“完了,我的秘密全被你们发现了。”“哈哈哈”学生大笑,笑得很得意,其实,这个时候最欣慰的还是老师自己,这一刻,问题解决了,师生间的距离缩短了,气氛更为融洽了,接下来的学习更为轻松乐意了。

  3.开放教学情境,让孩子“浮想联翩”

  在孩子们的眼里。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每一个人都充满着幻想。开放的情境,提供的信息有较大的选择性,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因而可供探索的问题也就相对丰富。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想象力丰富,思路开阔,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和见解。解决问题的创造性便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张扬个性——把发展留给孩子

  作为教师并不要精心去打造自认为充实的课堂教学,教师只是一个学生学习中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职责就是在创设的自然教学环境中营造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文化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

  1.活用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且要创造性的用活教材。在教材处理上,教师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将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进行科学的艺术处理,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

  2.尊重差异

  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共同特点及个性差异,开展教学活动时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差异,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努力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选择不同层次的数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总之,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到实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新世纪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实际需要考虑,放开手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创造出一个更加宽松,更加民主的教学空间,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