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作者】 陈 洁

【机构】 贵州省普安县罐子窑镇兴中中学

【摘要】数学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且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既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根本,又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良好习惯;策略
【正文】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学习数学更是如此,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呢?笔者结合数学教学实践,主要从下几方面入手论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的策略。

  一、将学习数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我们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是让他们逐步具有发现问题的意识,提出问题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怎样才能达到上述目的呢?首先,教师要排除“唯我中心”的心里,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其次,数学教学中要大胆运用讨论质疑式或自学质疑式,启发引导学生会质疑。这样学生才会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参与、经历数学知识发现、形成的探究活动中,善于发现、提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质疑问难,是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学生质疑习惯的培养,也可从模仿开始,教师要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教给学生可以在哪里找疑点。一般来说,质疑可以发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及关键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角度,提出问题。对于学生在学习数学中遇到的通过努力可自行解决的问题,教师绝不告诉现成答案,应设法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求、去攻克,并让学生形成习惯,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数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让学生学会并善于积累

  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必须懂得积累的重要性:“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纵观古今中外在文学上建树很高的人,无不是善于积累的高手,且不谈古代靠习诵诸子文章而金榜题名的文士们,以今人而论,巴金十二三岁对《古文观止》就能倒背入流,矛盾更是能任由别人抽考背诵《红楼梦》的任一章节,由此让学生知道,正是有了大量的积累,他们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学习数学更是如此,积累能笔上生花啊!另外,指引具体积累方法,如整理归纳总结法,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达到横能成片、竖能成线,有利于学习有规律的积累知识,以及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使积累更加有效。同时,起始阶段还要对学生的积累规定一定的任务,比如每天记一个公式、一个定理、一个定义等等,随时注意观察身边的数学,让学生养成自觉的积累意识,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好习惯。

  三、教给学生善于思维的方法

  良好的思维习惯的养成,与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善于思维的方法。

  1、聚合性、发散性和纵横式思维训练。如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时,要引导学生思维生活中运用到这一性质的实例;讲《相似三角形》时,要联想到那些科目也运用到相似的性质,纵向拓宽,横向类比。为了提高以上三种思维能力,我们也应该开展一些有特色的思维训练活动。比如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和智力竞赛等。进行以上活动,由于面对问题具体、尖锐、易于激起学生的思维碰撞,能较好地调动他们的聚合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和纵横思维。

  2、数学直觉思维的培养。培养数学直觉思维的重点是重视数学直觉。数学直觉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实际上每个人的数学直觉也是不断提高的。也就是说数学直觉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直觉思维、预感的训练,是正式的学术学科和日常生活中创造性思维的很受忽视而重要的特征。”并提出了“怎样才有可能从早年级起便开始发展学生的直觉天赋”。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差生,都有着极丰富的直觉思维的潜能,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诱导和有意培养。直觉不是靠“机遇”,直觉的获得虽然是有偶然性,但决不是无缘无故的凭空臆想,而是以扎实的知识为基础。若没有深厚的功底,是不会迸发出思维的火花的。

  3、整体把握思维习惯的养成。怎样才能让学生形成这一思维习惯呢?在指导学生看一本书、读一篇文章、分析一个问题、处理一个事件时,首先应引导学生去把握事物的全体,然后再去探寻细枝末节。这样,学生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不容易为局部所迷,做到既能见树木,又能见森林。

  4、培养学生的挑战心理。著名学者李四光说过:“不怀疑不能见真理”。因此我鼓励学生向权威挑战,向一切旧的思想挑战。让学生经常保持旺盛的超越心态,是创造性学习不可缺少的品质,而对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是至关重要的。此种培养首先可以从对教材的挑剔开始,继而延伸到对许多社会热点的点评。

  四、引他山之石,学课本外的经验,做学生的榜样

  我们处在偏远的乡村,对外面日新月异的数学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研成果等了解不多。而教师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师不会做的事,很难让学生学会做,教师不具备的品质,也很难在学身上培养出来,所以教师必须掌握广博的知识与各种技能,为此我们也要充实自己,我们也得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来了解数学教学的新动向、新信息、学习别人的好经验,做学生的榜样。

  总之,对学生任何一种习惯的培养,都要让学生明白这一习惯养成的重要意义。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只有抓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学生,才能使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做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