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作者】 刘晓芳

【机构】 新疆石河子总场高级中学

【摘要】高中阶段是人的性格、价值观及人生观、世界观基本定型的重要时期。在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育日臻完善、自我意识强烈、对个人价值有被认同的渴望、并希望在集体中彰显个性。这一系列的变化决定了高中生的实际心理需求与人文主义教育理念是一致的,也使高中时期成为给学生一生奠定一个坚实的人文精神基础的黄金时期。
【关键词】 高中;学生;人文精神
【正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由此可以看出,语文教改的走向与提倡人文精神的时代要求是一致的。在语文教学中体现人文主义精神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而高中阶段是实施人文主义教育的黄金时期。如果说幼教和小教低段的教育任务是培养孩子基本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意识,小教高段和初中教育的任务是知识的积累,那么,高中阶段的主要教育任务则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为他们步入社会和继续学习奠定深厚的人文底蕴。高中阶段是人的性格、价值观及人生观、世界观基本定型的重要时期。在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育日臻完善、自我意识强烈、对个人价值有被认同的渴望、并希望在集体中彰显个性。这一系列的变化决定了高中生的实际心理需求与人文主义教育理念是一致的,也使高中时期成为给学生一生奠定一个坚实的人文精神基础的黄金时期。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有意识地作了一些探索,我认为,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人文内涵、营造人文化课堂教学氛围、创造多样化语文学习情境,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的有效方法。

  一、充分挖掘教材人文内涵,唤醒学生美好情操

  我们可以通过挖掘教材的情感内涵,教会学生感受各种美好的情感,让丰富的情感滋养学生的心灵,从而唤醒沉睡在他们心中的美好情操。例如,《我与地坛》中有对深挚而毫不张扬的母爱的感悟,让人荡气回肠、潸然泪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读那些感情深沉的文句,帮助学生理解“子欲养而亲不在”的痛苦,启发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体现父母之爱的点滴小事,从而教会学生透过平凡而琐碎的生活细节去感受父母伟大而深沉的爱,感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情愫。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善于汲取其精华,作为育人的营养。语文是最具人文性的学科,选进语文教材的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经典佳作,这些含义深沉的文字,负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塑造了众多富有情操美的人物形象。无论是朱自清与父亲的温暖亲情、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执着爱情、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纯洁友情,还是余光中的故土之恋、杜甫的家国之忧、辛弃疾的志士之悲,都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教材;无论是追求真理、上下求索的屈原,丹心照史、宁死不屈的文天祥,还是目光如炬、嬉笑怒骂的鲁迅,甘于清贫、坚守气节的朱自清,都是具有美好情操的人格楷模。教师如果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做好向导,善于点拨,再经学生的反复解读、咀嚼品味、思索深化,久而久之,必能让美好的情操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养学生心田。

  二、营造人文化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受人文情怀

  教师的爱应该是一种由衷的关爱,它体现在对学生的尊重和珍视,所以我们首先需要营造人文化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我们都应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而不应将学生当作容纳知识的“容器”。同时,坚持“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不以标准答案扼杀学生求知、抒发个人独特见解的积极性,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舞台,让他们看到自己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在思想、感情、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不可替代性。比如学习戏剧《雷雨》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别认识周朴园、繁漪、鲁贵、周平等人物的形象。周朴园怀念侍萍这一点,历来很有争议。因此,可设置的论题是:周朴园怀念侍萍有没有动真情、动真心?能不能简单地用“虚伪”二字概括?通过对论题的辩论,学生对于这个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本家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大家在交流讨论中,也学会了与人合作,营造了互为补充、共同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

  三、创造多样化语文学习情境,丰富学生的人文阅历

  我们要敢于打破封闭、狭小的语文课堂教学空间,把学生引向自然、引入社会,让学生自主地去听、去说、去读、去写,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创设多样化的语文学习情境,从而培养美好的情感,形成健康的人格。我们要鼓励学生走上社会,去感受古代遗址或当地文化景观散发出的人文气息。各地的文化遗迹都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经得起我们用古代或现代文化的视角去审视、推敲。语文教师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人文景观,可以促成古人的文

  化精神、智慧力量内化为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并孕育出新的人文精神。我们要不断创造阅读情境,让学生在大量课外阅读中感悟、体验。古今中外一流大作家的作品大多蕴涵着崇高的思想和积极、美好的情感,教师要大胆让学生朗读、诵读,整体感知、积累和接受熏陶。

  总之,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必须站在当前教改的前列,彰显语文教育的人文性。相信借助人文教育的春风,我们的课堂会更为精彩,学生的心灵会更为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