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教学策略
【作者】 刘 慧
【机构】 贵州省纳雍县中岭镇官寨小学
【摘要】 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学习的质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本文从加强计算教学透彻理解算理掌握法则;激发学生兴趣组织多样化的练习;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等几方面的措施和方法入手,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做了阐述。【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是:数与计算。因此,了解和研究其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是小学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研究的任务之一,也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的主要目的之一。本文结合计算教学的教学策略和对策,谈一谈对计算教学的一些粗浅认识和体会。
一、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作用、意义和影响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而学生的计算能力主要依赖于教师的培养,才能得以提高,不是学生先天就有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将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通过计算来进行;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通过计算来落实;同时明确知道:几何知识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通过公式的推导与运用来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成了小学数学教学重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二、计算教学的策略和对策
(一)明确小学数学计算方面内容的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首先要按照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来安排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能力的发展都有较大的差异,要做到层次分明。其次,教学要求的程度要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掌握知识与各种能力的发展水平来确定。同时,还要按照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的特点,如手、眼、脑配合的协调性和口算与书写速度的配合等。要分清一般目标和最终目标而定。再次,教学要求符合规律性、科学性。
(二)遵循教学原则、明确教学目标,掌握教学规律和方法
1、教学要落实到位,任务具体明确,过程循序渐进,节节过关;
2、强化学生能力的提高,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3、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及新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
4、让知识有用、有趣,学以致用;
5、重视技能、技法、技巧的灵活运用;
6、重视教学的反馈、反思,出现问题即时对症下药,为各年级段设计指标要求,细化、量化管理考核;
7、每学期,要做到:培训常规化、测试经常化、目标明确化,做到计算人人过关、人人会算、人人能算、人人快算,达到:快、准、精;
8、教师教学过程重视积累经验,挖掘人才、培养人才,以点带线、以线带面。
(三)具体措施及方法
1、上好新授课,加强计算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透彻理解算理掌握法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基础。计算法则是计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规则化。如果不懂算理,光靠机械训练,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更谈不上灵活运用。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除了使他们能准确理解和掌握算理计算法则,并能够灵活运用法则外,还要使他们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同时还应注意训练他们具有一定的记忆力。而这些要求都要靠日常教学来实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要加强教学上好新授课,处理好算理与算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循“理”入“法”,并通过智力活动,促进计算技能的形成。
2、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的运用法则,并简化运算过程,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运算法则的掌握过程是从开展的、详尽的思维活动过度到压缩的、省略的思维活动。开展是为了理解,以确保初期运算的准确,压缩是为了简化中间环节,提高计算速度,学生理解并掌握新的运算法则之后,开始训练时,要严格要求学生用法则进行运算,还应要求口述计算过程,培养学生言而有理,行必有据,以确保运算的自觉性和正确性。如:在讲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后训练时,让学生边计算边说运算思路、运算法则,并写出计算的全过程,一段时间后,逐渐省略中间过程,并挖掘出本质,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3、加强练习,运用多种形式,使学生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认知心理学研究认为:促使一般操作技能的掌握和智力操作技能的形成,所需要的条件是不一样的。如;打铁等一般操作技能的掌握,只需要反复机械的重复练习,而计算这样的心智操作技能,就必须开展以积极的,灵活的思维活动为主的练习,才能逐步形成。所以,为了促进学生熟练掌握计算的技能,加强练习是十分必要的,练习时要注意科学性,讲求实效。具体有:(1)加强口算的培养。(2)、有计划的组织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3)、搞一些竞赛,以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4、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确保计算能力的提高。有的学生计算能力低,固然有概念不清,没有真正理解算理和熟练的掌握算法等原因。但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有的审题习惯差,往往只看了一半就动手去做;有的书写不规范,数字、运算符号写的潦草,抄错数和符号;有的没有验算习惯,题目算完了事。因此出现了同一次练习中,同样性质的题目,有的可能算对了,有的可能错的现象。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在教学中,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除此之外,还要给学生一些方法。如:计算的检查方法,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计算,四对得数。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思。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法则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学生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使计算有了初步的保证。
总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工作,除了要做好以上几方面的工作外,教师还应该做好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对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加以解决并认真分析错误原因,找出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