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学生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
【作者】 吴珍凤
【机构】 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盘信镇大告完小
【摘要】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音乐教师能的意识地运用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造和创作实践的方法来培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获得大量音乐知识的同时,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关键词】学生音乐;创造能力;培养
美国“儿童创造性音乐教学”实验者科尔曼认为:儿童天生带有热爱和探索音乐的倾向,只有这种自然的倾向由于后天非自然的强化和训练,大多无法保持。创造性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孩子全面发展,以及培养全面发展所必须的各种能力。所以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启发,培养下一代的创造思维,发展他们的创造才能,而音乐则是培养发展这种才能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普通音乐教育教学中的音乐创造,不是为培养音乐家的音乐创造教学。而是以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为主体,其目的是为了通过音乐创造活动,使学生得到自我表现出的机会,增强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力与思考力,发展活宝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体现在音乐学习的各个领域,不管在唱歌、器乐,还是鉴赏等音乐活动中,都应重视学生的体验、积累,使他们能够大胆地用声音表现自己所感受到,想象到的东西。创造性音乐活动就是在各种音乐活动中,尽可能地使学生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在音乐教学实践中,笔者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坚持运用以“发掘创造力”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通过为歌曲编歌词,编配动作、编故事、画图等,启发学生展开扩散思维,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感受音乐,体会音乐。以演出、创作、欣赏多教学活动作为探索的手段,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尤其强调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
一、探索音响与音乐
1、通过为歌曲编歌词,编配动作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让学生给熟悉的歌曲增编新的歌词或改变部分歌词,这样学生的演唱兴趣大大提高,同时创造力又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
奥尔夫认为,音乐是人生而有之的本能,是人为自然地表达情态和情绪的方式之一。而“原始的音乐绝不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此,他认为“音乐来自律动,律动来自音乐。”边唱边表演是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形式,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是想用动作来表达情感。如果歌曲或是乐曲是具体的,并易于动作表现的话,应昼让学生自编动作表达。例如学习《小蜻蜓》这一课时,教材中的动作只是一个简单的律动,但歌词是易于用动作来表现的。“飞到西来飞到东”,许多同学用双臂模仿飞翔的姿势,“不吃粮食,不吃菜”这一句运用于表演有一定的难度,但有的学生用双手晃动,有的用单手晃动,好像在告诉别人,小蜻蜓不吃粮食也不吃菜。“是个捕蚊的英雄”这一句有的学生模仿生活中捕东西的样子,有的学生注意到“小英雄”这三个字而竖起了大拇指,当学生跟着音乐的旋律把这一系列的动作连起来做时,学生对自己想出来的动物特别有感情,因此练习特别认真。为歌曲配动作,是都是对学生动作协调性的培养,也使学生从自然生活中得到创造的源泉。
2、通过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乐曲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种色调能表现出一种情绪,而一段乐曲也能体现一种情绪,当两者结合在一起时,音乐也就出现另一种理解方式。例如在欣赏《跳圆舞曲的小猫》时,先让宪政完整地体会乐曲情绪,然后提问:“欢乐的情绪应当用什么颜色来表现呢?”并适时地启发学生当我们在“灿烂的阳光下,在鲜艳的花朵中我们会感到心情怎样的?”学生在教师思路的引导下,展开丰富的想象。有的回答:“用红色,因为太阳是红色的”;也有的回答:“用绿色,因为草地是绿色的”等等。于是随着乐曲的进行,这几种颜色也在学生笔下波浪式前进,当乐曲舒缓时线条几乎是平直的,当乐曲激烈时,线条又变得起伏不定,这些都是随着学生对乐曲的理解产生的。
因此,对乐曲的理解,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而用颜色和线条来表现音乐,则就是学生把音乐具体化、鲜明化。
二、创造实践
1、通过音乐形象创编音乐剧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意大利音乐教育突出三个基本的音乐活动,研究、创造、聆听三个方面,同时进行相互影响,创造性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以及培养为全面发展的必需的各种能力。许多作曲家创作的音乐剧,通过演员的表演塑造出一个个鲜明的形象,作为中学生小学生不可能具备这种能力。而通过音乐、歌词的理解,编成小故事,是他能做到的,并且是他们喜欢的一种形式。
2、通过歌谱写作练习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我国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创造领域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肯定,把创造列入音乐教学领域之一,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无论在家庭或学校里,经常能听到许多学生在做事或高兴时嘴里就哼哼唱唱,有时是学来的歌曲,还有很多时候是唱自己随意创作的歌曲,当然对孩子不可能期望他们创作出多么完美的歌曲,但不管怎样,这些歌曲毕竟是他们自己重新组织加工而成的,不能不说是音乐创作活动的表现之一。所以在课上,可以找一首小儿歌,让学生自己编歌谱,把较合理的部分录下来放给学生听,或者用本课堂学过的歌词进行编曲。自编歌曲对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音乐的基本素质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并通过音乐录下创作成果,使他们更愿意开展这项在促进音乐创造力上是有很好作用的活动。
总之,对于音乐教学来说,不应有统一的模式和固定的程序,音乐课堂永远是动态的和变化的。当然,音乐教学尽管有一些共性的教学规律与原则,可以遵循,但从根本上看,其教学过程是充满了创造性的。鼓励音乐创造,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潜能,更有利于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