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减压增效,以宽度换高度
【作者】 邓小红
【机构】 四川省开江县新宁镇第一小学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力量。“先做人,后做学问,在做学问中学会做人。”育人是首位的,因此说,班主任工作责任重大。这是一个信息海量的世界,这是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不同的评价者却对教育充满了同样的关注,所以,学校班主任老师的班级管理工作高度聚焦,“鸭梨山大”。
可是,没有轻装,自然无法速行,没有育人者心理的惬意、健康,又何谈学生的茁壮成长?我们无法改变人生的高度,但我们完全可以拓展工作的宽度,宽度增加了,压强自然就小了,齐抓自管了,效益还能不高?班主任工作同样可以快乐前行。
一、行为习得,形成规则
从幼稚园走进小学,是孩子成长的一大阶梯,从“玩”到学由此开始,学习是认真的、有质量要求的。学习有别于“玩”的特点就是学的东西是成体系的,是在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的,有规律的。所以,班主任必须从一开始主要拟好班级有利于学习的培养思路,行为养成的具体办法,并逐步地形成规则,以利于后续更好的学习。这是班主任工作的辛苦,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伟大。
一个班少则40多个孩子(大班化还实际存在),班主任的管理必须俯下身子。同时,要跳上“月台”,拔高来看,管理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学知识本身不求深度,而应在孩子的行为养成上下功夫。一是关注细节,在细腻上用情。世上只有妈妈好,细腻是班务工作的开头戏。细心的班主任可以全面探查每一位孩子的心理,细心的班主任可以很快实现师生情感的搭建。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你必须去实践。低年级班主任尤其要学会妈妈老师,细心爱心不忘。二是关注习惯,在习惯上用心。习惯铸就人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可懈怠。坐姿、出操、写字、文明、劳动、作业习惯,纠错、发言、参与等习惯都要以母性的细耐精诚去训练、养成。关注学习本身的高度,没有上岸看船的思路,这样的班级是后发无力的,管理永远是婆婆妈妈式的唠叨不可停,是越做越累的!因为,这样的班级,没有行为的习得,更谈不上规则的形成。
二、家校共育,同步养成
学生是你的,孩子却不只是你的,现实地说,孩子是家长的,从发展的公民教育观来说,孩子是社会的。既如此,为什么你要一个人去教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好汉三个帮”,班主任老师完全可以,也完全应该让家长加入到班级管理的工作中来。必要时,让学校出面,请社区人士参政议政也完全适合。
实践表明,班主任不妨这样行为:让学校成立真实的家长学校,班级在家长学校的基础上,成立家长委员会,以家委会的团体力量促进班务工作的更优化,这是其一;与家长携手,利用校讯通、QQ群等,把学校的育人养成向家庭延伸,学校如此,家里坚持,同步跟进,班级工作才能最优化,这是其二。一些老师在班级建设上请家长出谋,在家长会上请家长主持,资源无处不在,你的努力需要家长来接力。所谓家校共育了,孩子的行为养成才能强化并存在。
三、“玩转”校园,齐抓共管
孩子永远是爱玩的,所以,班主任老师必须陪着“玩”,工作一个人做,永远做不完做不好。如前所言,孩子是班上的,更是学校的。其一,调动各学科老师的力量,让你的工作能在各学科教师的配合下联动。不同的学科课堂坚持同样的育人之道,死角不在,学生不好的行为习惯将失去土壤。不然,你的努力将在某学科老师的影响下无功而返。其二,实现年级平行班的和谐共育,共建共享。走出自己班的教室,来到操场也罢,其他班的室内外也好,好的行为习惯同样有人在“盯瞄”。不为小的竞争,但求团队的力量,在其他班,我还是这样做。其三,配合学校德育处,让孩子主动参与,学做合格的公民。这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价值问题,学校公民教育就是这方面的有效抓手。如有的学校坚持家长开放,某种层面上更是搭建了家长入班共同管理的平台。如此,有了宽度的教育,想犯错的孩子也失去了市场!
四、学生管理,快乐成长
教育的至高境界是不用管理。对于学生,不用管理的办法就是自主管理,让学生学会管理。毕竟孩子的心,只有同龄的孩子最知道,而这一点,教育家魏书生老师是运用得最好的。心理学研究也证实,到了小学高年级以后,老师做好两件事就可:其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方法比内容更重要。这是放手的前提。这时候班主任工作的重点不再是让学生“做什么”了,而是“怎样做”了。其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管理上民主。让班委管,树榜样,让组织能力强的人管。老师就做一个“博导”,足矣!
关注身心发展,实现育人转变。行为习得从一年级做起,班主任细心用情。家校共育在低段同步跟进,家长添劲。母爱如水,父爱如山,低年级如水母爱,中年级如山父爱,适合孩子的身心发展,去尝试班主任的角色转变。“玩转”校园,与同事一道,共同管好一个班。学生管理,到高年级,放手也是一种爱。如此,班主任、家长(社区)、科任教师(学校)、学生四位一体,多面跟进,受力面增加了,一旦构建,我们的班主任工将是压强大减,收益大增,学生成长,教师解放,一个阳光、健康的班级将呼之即出,正所谓,“面朝大海,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