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
【作者】 谭仁明
【机构】 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盘信民族中学
【摘要】在本文中笔者从“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制学具、教具、参加‘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不定期地开放实验室,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认真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注重实验的分组归类,使学生知识的储备进一步系统化,知识的应用更加灵活”五个方面浅谈“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关键词】物理实验;培养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堂数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宇曾对中、美两国学生进行一番比较后指出:“中国的学生学习非常刻苦,基础知识丰富、扎实,且善于思考。但他却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不善于提出问题的缺陷。”大量的资料信息表明:中国的基础教育最为突出弊端之一,就是忽视了教学应十分注重实验教学,切实加强实验教学。
一、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众所周知,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最直接的因素。那些新奇的、对生活有意义的知识和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在观察这些物理现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整个现象发生的过程,产生条件和特征等。例如:利用鸡蛋做实验。鸡蛋很容易找到,若引导学生利用鸡蛋做实验,既可说明物理道理,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做压强的实验
鸡蛋握在手中,使劲握也难以破碎,但手拿鸡蛋在碗边轻轻一敲即被破。说明鸡蛋紧握在手中时,受力面积大,压强大。可见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有关。
(2)做大气压实验
将浸湿酒精的棉花放在广口瓶内,点燃棉花,并让它燃烧一会儿,然后一只剥壳的熟鸡蛋置瓶口上,熟鸡蛋在瓶内外压强作用下,被压于瓶里。
(3)做物体的浮沉实验
将一只鸡蛋放入浓盐水中,然后缓缓倒入清水稀释,搅拌、随着盐水的不断稀释,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随着增大,由漂浮状态慢慢变成悬浮状态,最终沉入杯底。这说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上浮和下沉,决定于它既要浮力和重力的合力。
通过对上述物理现象的观察,不仅成功地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引导学生自制学具、教具、参加“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发明创造,参加自制学具、教具的活动,一方面可以巩固课内实验所学的知识和步骤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大胆设想认真设计、精心操作,这是传统的教学过程无法达到的。每学期开始,在各个教学班成立自学小组,进行超前预习,引导他们自制学具、教具、鼓励他们创新,在这一活动中,应始终坚持真(原理科学)、新(设计新颖、采用新技术)、美(设计简单、合理主次分明),在整个活动中自然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并由一批骨干队伍带动,发展到全班学生纷纷动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理论水平,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特别是当学生用自制的学具演示物理规律时,态度十分认真,对仪器特别爱护,这很自然地使学生进入了“科学家的角色”,同时,一反往常,过去那些实验纪律涣散,操马虎,敷衍了事,随意乱放仪器和损坏仪器的现象大大地减少了。
三、不定期地开放实验室,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
由于人的个性差异,一些学生往往不满足于课堂上所看到的或书本上所接触到的实验,他们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动手欲,很多想法都想付诸实施;而另一些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在实验中往往处旁观者的地位,有时想自己试着做实验,又怕周围的同学讥笑。因此,不定期地开放实验室,既可以给学生施展身手,创造动手的机会,又可以为动手能力较差的同学提供锻炼自己,提高实验能力的场所,实行的办法可以采取自愿加,全方位开放的形式,或根据兴趣爱好组织专题研究和探讨,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或复习已学实验的操作,或做些自己设计的小实验,将能极大增进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
四、认真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中学物理实验又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分组实验多以测量性、验证性和实用性实验为主。要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手、眼、脑并用地进行有目的探索活动。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观点,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老师完成某种过程,而在于通过某种活动促使学生在行为上发生某些重要的变化,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物理知识,则会印象更加深刻,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五、注意实验的分组归类,使学生知识的储备进一步系统化,知识的更加灵活
根据心理学研究,人的思维的敏捷性和知识的迁移能力,是以思维的条理性为前提的,只有系统性、条理性强的知识,才便于掌握和迁移。教材中有关实验内容是根据课文知识的章节安排的,各章节的实验内容,基本上无必须的联系。学生所掌握的有关实验方面的知识,往往既多又乱。因此,在总复习中,可以将原教材中实验内容的章节一次序打乱,重新归类为如下几部分;观察物理现象,基本仪器的使用,基本物理量的测量,难物理规律等。实验分组归类,是在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用实验的方法,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配合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使学生灵活地运用各种仪器,各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解决实际问题。
综上所术,观察物理现象和模型,进行各种物理实验,制作教具、实验的训练等,都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应该把精力从单纯传授物理知识转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和训练上来,切实加强物理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