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议语文课堂法制教育的渗透
【作者】 徐 娟
【机构】 贵州省织金县后寨小学
【摘要】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尺寸,潜移默化地在词语的讲解、课文传授、语文活动及学生作业中进行渗透。【关键词】语文教学;法制教育;渗透
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做人。”2l世纪的新型语文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所讲授的一些课文,甚至是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将涉及一些法制常识。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科学渗透,巧妙地融法制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语文教师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单纯的语文知识的机械传输层面上.还应该积极主动地探讨如何将法制教育知识穿插和糅合到课程的日常学之中.通过法制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学科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双丰收.让他们从小就有法制观念,知道法律可以保护自己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 同时也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我觉得语文教师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将法制教育渗透到词语的讲解之中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尺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某些词语、成语意思时,不妨尝试一下用法制视角来解释分析这些词语。
例如.我在课堂上讲解“赡养”的意思时因势利导,告诉学生:由父母“抚养”成人是子女的“权利”,而“赡养”老人是子女的“义务”,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对等的。你可以行使你的权利,但也要履行你的义务。
又如,“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意思是:“比喻用对方使用的手段还击对方。”讲完了字典中的意思,语文教师还需要从更高层次的法制层面来解析这个词语的意思。这种看似合情合理的以暴制暴的做法,在古代法制不健全的社会情况下也许行得通,但是在法制相当完备的现在,却没有任何立足之地。在法制社会的今天,如果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侵犯.就应该果敢地拿起法律这个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通过合法的途径来要求侵犯我们权利的人赔偿我们的经济损失甚至是精神损失。
二、将法制教育渗透到课文的讲授之中
1、内容渗透法在语文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知识时,教师要充分挖掘里面的法制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教育。在小学课文《一个小山村的故事》中,一个美丽的小山村,人们过度砍伐树木,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护能力.致使土地裸露,终于在~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山村卷走。课堂上学生都为之叹息、惋惜,都说小山村的人们真的不该这样做,多么美丽的村庄就这样毁于一旦。学生深深地知道了不爱护自然,就必然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毁坏山林就是毁灭自己,从而知道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我讲课文的过程中明确毁坏森林就是违反了《森林保护法》,将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样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法制教育。
2、主题渗透法教师运用现代眼光来重新审视文本的“法眼”解读.不仅仅是一个大胆的构想和创意.还能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例如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作品中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手法精妙。不少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交流评价时,都注重了鲁提辖值得歌颂的一面,因为他嫉恶如仇,仗义相助,而郑屠仗势欺人,自私可恶,应该被打死。
教师是否可以考虑周全,让学生评论郑屠是否该被鲁提辖打死?要知道.文学作品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要远远大于空洞的法律读本。试想:如果学生都认同鲁智深的激情犯罪.在遇到类似情况时都仿而效之.对创建和谐的法制社会是何等的阻碍。所以.我们在认同情感的基础上.对处理问题的方式应存疑、存异.要让学生明白:鲁提辖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英雄”,一个人的生命是宝贵的,剥夺一个人的生命,必须由公安机关依靠严格的程序,用铁的证据来裁定如果凭个人的情感、好恶来随意剥夺人的生命,无论有任何理由都是犯罪.并必将付出代价。
3、背景渗透法如鲁迅的《一件小事》,事情虽小,意义不小,要理解车夫“勇于负责,正直无私”的品质及其对主人公——一个小知识分子灵魂的震动的主题.突破口是“车夫该不该去扶老女人”。以今天的眼光去看这个问题必然涉及交通法规.那么我们就可以结合新《道路交通安全法》,其中对行人穿马路就有明确的规定,而我们学生中乱穿马路的现象一定存在,如果这样切人,文章久远的时代背景一下子就能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感受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更重要的是能在学生活跃、开放、多元的思维中培养他们进行交通法规自我教育的能力。
4.探究渗透法如莫泊桑的名篇《我的叔叔于勒》中,于勒的兄嫂对于勒态度的反复无常,起因是于勒拿走了父母的遗产,课堂上我设计了一个开放式的问题:“已经出嫁的女儿能否继承父母的遗产?”结果竟然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不能。
然后我让学生课后查资料、向父母请教,事实证明,绝大多数学生都学习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这种学生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非常自然,占用的课堂时间不多,效果不错。
三、将法制教育渗透到语文活动之中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大舞台,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认知生活,从而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开展语文活动,创设浓厚的法制氛嗣,也是进行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活动的内容要丰富,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语文教师可以在班里举行一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将法制教育巧妙地融合到这些活动之中。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模拟法庭审案的形式,让学生来扮演法官、原告人、被告人、辩护律师,再现生活中的某些情境。通过活动,学生不仅能提高动手能力,而且会认识到作为一个人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必须学会公平、公正、公开对待每一件事,不能徇私舞弊、损公肥私,这其实就是培养他们良好的法制道德。此外,环境保护调查、制作法制手抄报等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都可为学生法制道德的形成搭建平台,提供生长的土壤。
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学生辩论赛. 主题可以这样设置:“我们究竟该不该和陌生人说话”。“钱是不是万能”,“当官就一定要贪污吗”
四、将法制教育渗透到作文教学之中
习作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层次,它既是个体对生活现象的深切感受,又是个体对生活实践的独特体验。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引入法制事件,诱发学生思考、分析、比较、总结,不仅可以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而且可以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如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道德观察》《法治在线》《天网》《大家看法》等栏目深受观众的喜爱,原因不仅是它们在选题贴近百姓生活、讲述真实生动、弘扬道德风尚、普及法律常识,而且它们每一期都有一个好标题。教师利用这些媒体资源可以向学生传授作文拟题技巧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以这些特殊的案例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整理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习作中深化认识,对比自己或周围人的做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五、将法制教育渗透到学生的作业中
周末、国家法定节日和寒暑假.学生不应该一味地坐在电视机前面观看电视连续剧,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多看法制节目这样的任务。法制频道的《今日说法》《第一线》《法律大讲堂》等节目,可以让每个人从中收获到终身受益的法制常识。
总之,语文学科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健全的法制素质也是其中内容之一。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理由也应当在日常琐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渗透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素质。为学生的健康快速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小学分册》、贵州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课题组编著、贵州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第一版;
2、《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教师法制常识分册书号》、贵州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课题组编著、贵州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第一版。